他的苹果太好吃,全日本人都在疯抢,一生吃一次就好
2016-03-28 09:04:39 来源:

     2015年春,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书中讲的是一位日本果农坚持二十年种苹果的故事。这当然不是一本技术书籍,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励志书。因为,很多人读完之后,都想哭,其中也包括我。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校长龚红安

 

 

 

 

再牛的梦想——也抵不过傻瓜般的坚持

 

 

3月27日上午,第19期校长读书会在武汉市第十二中学举行。校长龚红安谈论的主角就是书皮上这位笑容灿烂的果农木村秋泽。

 

 

当木村最开始决心种植“无农药、无化肥、不除草”的苹果时,他还是一位年轻小伙子,脸上还没有长出皱纹。从其他果农口中的“傻瓜”,到变成家喻户晓的苹果大师,木村执拗地走过了好多年。

 

 

一般的苹果切开后很快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木村先生所种植的苹果切成两半,放了两年都不腐烂,只如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甜蜜的清香……专家连连摇头称不可思议。在东京的法国餐厅里,用木村种植的苹果所作的料理,订位已经排到半年之后。主厨说:“他的苹果太好吃了,全日本人都在疯抢!”。“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

 

一生只做一件事:种苹果  

 
 

 

现代农业生产的所有水果中,苹果吸收的农药最多。在坚持无农药栽培的前五年,木村几乎每天都会逐个抚摸果园里的800多棵苹果树,并和它们说话。有人取笑他,说木村终于疯了。

 

8年后,木村等到了7朵苹果花的绽放——他喜极而泣,带着酒去与果树对饮;苹果没长出来,木村向果树道歉:“这都是我的错,不结果没关系,只要你们不死去就好。”他去图书馆查阅每一本百科全书搜集知识,他躺在果园品味脚下泥土的味道和温度,终于,用十年时间,他等来了果园的丰收。甘甜芳香的苹果大受欢迎,他的故事不仅被写成书,还被拍成了电影。成功之后,面对铺天盖地的赞扬,木村却自嘲:“可能是因为我太笨了,苹果树也受不了我,只好结出苹果了。”

 

 
 
 
校长:那些苹果教我的事
 

 

龚红安说:木村的故事给了我许多思考,教育孩子,不也像培育一棵苹果树一样吗?这个世界最需要与培育对象建立情感联结的职业,就是教育。

 

没有生命不需要陪伴— 苹果树不能、人也不能

 

 

龚红安说:果树之所以能结果,是因为木村时刻陪伴在苹果树的身边,读懂了它们的“悲喜忧愁”。没有生命不需要陪伴,苹果树不能,人也不能。

 

龚红安说:如今的小孩早上七点不到就要去上学,晚上大多要去补课,九十点才能到家。我们真正能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有多少?我们能跟孩子说上多少话?在这些弥足珍贵的时光里,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问孩子:作业做没?在学校有没有受批评?考试考了多少分?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校长的一位“大忙人”朋友,以前是位电脑高手,业余时间就泡在网上研究各种软件。女儿读了初中后,他却戒了烟,推了应酬,关了电脑。只要孩子在家,两人就一人一张书桌,孩子做作业、复习,他备课、看书,都安安静静。陪伴不一定需要言语,哪怕只是坐在孩子身边,陪他读书,时间长了,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孩子对父母也会有发自内心的爱......

 

龚红安看到过很多孩子,从小与外公外婆一起长大,见了父母都只是打个招呼。龚红安建议家长们,不妨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或谈谈看法、讲讲故事,让孩子感受到陪伴和温暖。

 

土壤是种植苹果的重点 给孩子合适的成长环境

 

 

在木村种植无农药苹果树最困难的时候,他决定爬到山上去寻死,却意外地发现山头的榛子树上都结满了果实。他扒开榛子树下的泥土,发现山里泥土的松软度、气味、温度乃至味道,都与果园里的不一样。他豁然开朗,土壤才是种植苹果的重点,通过实验,他在果园中种植了大量的黄豆,改善了土壤中氮肥的含量,并让地面下的微生物变得丰富起来,从此,果树开始在土壤里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如今,如果要说木村的苹果园与普通苹果园有什么最大的不同,那便是扒开果树的浮土后,你会发现普通苹果树的根系长到两三米,而木村的苹果树则会长到地下20米。

 

教育的过程很像种苹果树,对孩子来说,“土壤”指的就是成长环境。假如家里每天都开一桌麻将,孩子如何安心学习?龚红安记得,多年前有个学生沉迷网游,因为母亲没有钱给他上网,他把母亲关在家门外整整一夜,无论如何哭求,都不开门。龚红安建议给孩子换个环境。后来,家长送孩子去红安的农村学习了2个月,彻底隔离了上网诱惑。这个孩子最终考上了一流大学。 

 

十二中门口曾有家小餐馆,龚红安有次去吃饭时,发现收钱的是个孩子,穿着十二中校服。一问,他才知道,这家小餐馆就是这个学生父母开的。龚红安随孩子登上小餐馆的阁楼,看到了他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很心疼:阁楼很小,孩子没有好好学习、看书的地方。后来,他在学校开设了自主晚自习,让家里没有良好学习环境的孩子,都能在学校的教室里看书、做作业。

 

“傻瓜”用10年等待开花 教育孩子也需工匠精神

 

 

在种植果树的十年里,木村穷困潦倒,数次坚持不下去,唯一的稻田也被拿去抵债。他女儿在作文上写着:我的爸爸是农夫,但是我从来没有吃过家里种出的果实。“今天的世界充满着浅薄、功利的论调,有多少人会在坚持10年之后等到那7朵苹果花的盛开?”龚红安说:“这就是木村的工匠精神。”

 

日本的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这样形容工匠品质:他们拥有相信眼睛看不到的东西的力量,是不断学习的、“闪闪发光的人”。龚红安说:我们中国人是最精明、勤劳的民族,但相比起日本、德国,我们少了一点执着、坚定、精益求精的情怀。教育孩子就像打磨一块瑞士手表一样,需要一点工匠精神、心和技术的结合。

 

如今,人们谈起十二中,都会想到该校足球队的辉煌成绩,而这些成绩来源于十二中对校园足球半个多世纪的坚守。无论校园足球是被冷落、或是被热捧,学校足球队始终坚持课余时间训练,足球队先后培养了9名国家足球一级运动员,30多名二级运动员,这些队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多数进入了对口的大学。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投入时间多吗?我们用心陪伴了吗?我们专注吗?我们尽力了吗?我们坚持了吗?我们自以为聪明,且慢,这一生,至少尝试做一次陪伴孩子的傻瓜吧。

 

做傻瓜,其实就是用心专注地做一件事。种苹果如此,做教育是如此,做任何事皆是如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