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全国铁路即将迎来暑运高峰。近日,成都大二学生小胡下车后发现火车票丢失,出站时被告知需要补票的事件被媒体报道,小胡对火车票实名制提出质疑。实名购买火车票丢失后如何补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北京青年报 6月19日)
“火车票丢失,出站时被要求补票。”相信不少粗心的旅客都遇到过此类事件。“买票了,票丢了,责任谁来负?”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老话题让人难以评断谁错谁对。
从个人感情讲,旅客按规定购票乘车,一个不小心车票在火车上丢了,大家对此都应该感到同情才是,谁出个门还没碰上个啥意外的。但从法律角度来看,旅客乘坐火车与铁路部门之间已然形成了消费合同关系。车票既然已经售出,旅客因自身原因将火车票丢失,即丢失了乘车凭证,铁路部门要求丢票乘客另行补票出站,也是合情合理。因为,很多意欲逃票的旅客都是拿“车票丢了”作为说词来逃票的,网络上的各种逃票攻略中也不乏此种之说法。其实在笔者看来车票就如同一个进出门卡,因为个人的原因丢了,补办的费用也应该自己拿。
但不得不说,铁路工作人员在处理此次事情上或许在执行规定上存在这样、那样的教条,但规章制度之所以叫制度,就是要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个行为标准,谁偏离了轨迹就是违章违规,是制度所不允许的。所以说,笔者以为,规章制度大家可以呼吁铁路部门进行调整,使之更人性化、更合理、更贴近实际,但不能要求执行者突破规章制度理想化办事。其实,这类事件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外出的旅客,在乘坐火车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保管好车票,乘车后尽量将车票放在书包或者是带有拉链的衣服口袋里,防止因丢失车票而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笔者也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部门还要在进出站口的检票技术上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的更多的采纳旅客的合理化建议,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努力实现在“互联网+”的时代,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折腾,既让逃票的旅客无所遁形,也让遵守规章制度的粗心旅客满意而归。(文/博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