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号》让更多大学生融入武汉 探访艺术团90后演员背后的故事
2017-03-29 10:02:49 来源:长江网
  苦练毛笔字、读沈从文作品、50℃环境下仍坚持训练……经过一年的封闭排练,“知音号”艺术团百名演员进步显著,已具备极强的复合表演能力。昨日,记者登上“知音号”游轮,了解这些90后演员背后的故事。当谈及《知音号》即将来临的公演,大家纷纷坦言:“有压力,有信心,但更多的是期待。”
 
  艰苦排练的日子对每个人都很宝贵
 
  去年二月,这批刚踏入社会的90后过五关斩六将,从20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走进“知音号”艺术团。在艺术团摸爬滚打的一年里,他们的排练过程和排练环境十分艰苦。
 
  排练初期,艺术团在汉口租用一个汽车工业园,1:1实景还原了知音号舱内演出空间作为排练场地。“由于场地受限,空调内外机均只能安装在室内,8月的武汉,即便空调开到16度,大家却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在船舱一层舞池担任角色的小陈说,当时为达到整体效果,演员们有的穿长衫、有的穿高领棉袍进行排练,“每个演员每天汗湿7、8件演出服再正常不过。”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演员们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来自湖南怀化的瞿峙颖回忆:排练过程中,导演组心疼大家,买来塑料膜,将排练场核心区域紧紧包裹起来,把空调内外机分隔开,有时候还会准备绿豆汤、酸梅汤,给大家降降暑。“导演组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艺术团的老师也时刻关注我们工作、生活状态,在这段艰苦排练的日子里,我们成长了许多,也塑造了自己独有的气质,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特别宝贵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会沉淀
 
  上船之后多数人变得不再浮躁,孔荣是个典型。据了解,孔荣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刚进入艺术团时的他心气较高,认为自己是学唱歌的,就应该去做本专业的事情。
 
  《知音号》不同于任何常规的舞台剧,它要求演员需具备复合表演能力,舞蹈演员要有声乐表现力,戏剧演员也要能参与舞池区的表演。艺术团团长周琼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孔荣迅速进入角色,导演手把手的教,有时候采取绑绳子的方式帮他塑造形体,下课后还要加练视唱、练耳。为了剧情的完美呈现,导演要求所有演员的举止都要按这部剧的年代特征来塑造,甚至要练毛笔字、读沈从文的作品、从所要诠释人物的角度来写日记等等。
 
  现在的孔荣不仅承担舞池区舞蹈的主要段落,而且在表演、台词方面也表现突出。周琼透露:“《知音号》开场前有一个导语,那一段都是孔荣录的。”
 
  记者在船舱一层舞池区见到孔荣,他一脸笑容地感慨:来艺术团一年时间,他认识了许多朋友,大家一起排练,一起寻找美食,从相遇、了解到成为知音。“在《知音号》学习、沉淀,对我以后的生活都有好处。”
 
  将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去年1月,《知音号》在全国范围海选男女演员,通过选拔者将获得樊跃导演及国内一流戏剧专家指导。经过层层考核,百余名演员加入“知音号”艺术团,成为代言武汉城市文化旅游形象的“城市戏剧主角”。
 
  “这批演员大部分是在汉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用心排练,讲述武汉人自己的故事,也慢慢融入武汉这座城市。”周琼表示:《知音号》演员招募刚好与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计划相吻合,作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十三五”重点文化项目,《知音号》是武汉市极佳的就业平台,集聚了很多武汉高校毕业的优秀学生。未来,《知音号》将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大学生留下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