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殡仪馆女火化师 25年为逝者返还钱物饰品800余次
2018-06-05 12:18:53 来源:汉网

\

刘锦秀为每一个逝者准备了一束白菊  长江日报记者肖僖 摄

在青山殡仪馆,有一本特殊的登记本,上面记录着那些从逝者身上取下的遗物,被重新返还给亲属。

这本登记本最初是由火化师刘锦秀提出设立,工作25年来,她义务加班近600个工作日,为逝者返还钱物、香烟、金玉饰品、存折800余次,受到逝者家属书面表扬、口头赞誉不计其数。

刘锦秀用真诚守望着每个逝者的尊严,她返还的不仅是逝者的物品,还是家属最后的念想。今年5月,刘锦秀被评为湖北省先进工作者。

“我在这儿工作,是和妈妈并肩战斗”

谁也想不到,刘锦秀其实“女承母业”。刘锦秀的母亲严桃枝在青山殡仪馆工作了一辈子,是一名遗体整容师,上世纪80年代,她曾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刘锦秀记得,小时候,母亲工作忙碌时,家里没人照看自己,于是,她常常被母亲带来单位,那时候,年幼的她便远远看着母亲为逝者更衣、化妆,最让刘锦秀动容的是,母亲工作时的虔诚与用心,让她对殡葬工作觉得亲切。

1993年,21岁的刘锦秀在母亲的鼓励下,也来到殡仪馆内勤组工作,负责为逝者整理服装和仪容。近两年后,又转到火化车间工作。

7年前,刘锦秀的母亲因病去世,刘锦秀悲痛万分,给母亲遗体进行火化的任务由另一位同事接手,但她还是强迫自己忍住悲伤,在火化车间里守护着母亲,送上最后一程。这些年,她始终坚持在殡葬一线,她告诉记者:“在这儿工作,就是和妈妈并肩战斗。”

刘锦秀回忆起第一次独自面对遗体时的心情,“虽然那是童年见惯的场景,但拉开冰冷沉重的金属大门,我还是放声大哭。之后的半个月,我晚上也会被噩梦惊醒”。为了战胜恐惧,刘锦秀反复回想姥姥去世时的场景,努力将面前的逝者想象成姥姥,满怀虔诚与尊敬地为遗体登记、验对、消毒、整理,“一直给自己打气,这份工作是积德行善,不能随便就放弃!”又过了半个月,她独自面对遗体时,少了恐惧,多了几分坦然。

名表、现金一样不少,如实交还家属

“逝者的遗物是家属最后的念想,我们必须如实返还”。刘锦秀记得,有一次,她和母亲将逝者旧衣物倒在坑里烧毁,母亲用棍子拨动时突然发现“拨不动”,刘锦秀赶紧扑灭火,两人发现,逝者衣服口袋里有不少黄金饰品。刘锦秀将饰品小心翼翼地取出,交给当班领导返还家属,家属感动不已。

又一次,刘锦秀在一位女性逝者的腰间发现别着1000多元现金,还在逝者贴身口袋里发现存有上万元的存折,返还家属后,家属给殡仪馆写来感谢信。刘锦秀说,从那之后,她只要在逝者身上发现现金、首饰、手表等贵重物品,就立即交给当班领导,由领导交还给逝者家属。

刘锦秀冒出一个念头,为什么不用专门的册子记录下所有归还的遗物?她的建议得到采纳,多年来,一叠特殊的档案簿记录下那些遗物:价值不菲的名表、厚厚一沓近万元的现金、30多万元的股权凭证……它们都完好无损地被交到家属手中。

亲友有忌讳,女儿却说“我为你骄傲”

在生活中,刘锦秀也有尴尬,“一些年长的亲友对这份工作还是会有看法”。她记得,参加工作后不久,自己的一位闺蜜结婚,原本请她去当伴娘,直到婚礼前,好友家人得知刘锦秀的工作后,要求新娘立刻换人当伴娘,时间长了,性格大大咧咧的刘锦秀不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为了尽可能回避尴尬,刘锦秀几乎不会去亲友家拜年。如果有熟人结婚,她会送去祝福,但不会参加婚礼。

让刘锦秀欣慰的是,20多年来,丈夫和已经读大学的女儿一直理解并支持她的工作,她曾试探着问过女儿,“你嫌弃妈妈吗?”女儿反倒鼓励母亲:“这份工作非常神圣,妈你别想太多,我为你骄傲。”

25年的殡葬工作,刘锦秀目睹太多泪水和悲伤,她告诉记者,多年工作的感触便是“生命无常,活着就要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戴良军 丁立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