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院士领衔研发“珞珈一号”卫星
2017-02-08 17:42:00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朱佳琦通讯员沈欣蔡列飞

由武汉大学多个院士领衔研发的“珞珈一号”卫星(包含01星和02星),01星在今年底发射,02星在国际上首次试验雷达卫星多角度成像模式,预计在2019年发射。昨天,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珞珈一号”02星工程协调会近日在武汉召开,会议透露了“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研制背景和进展情况。

着力“夜光遥感”

和“导航增强”功能

早在去年,记者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李熙那儿得知,武汉大学团队与相关机构共同研发的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的卫星“珞珈一号”已通过论证。

去年3月初,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过依托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卫星导航定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组建了以李德仁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珞珈一号”科学试验卫星研发团队,着手推进卫星研制工作。

经过调研需求,武汉大学“珞珈一号”科学试验卫星研发团队选择了目前国内处于空白的“夜光遥感”及国家急需的“导航增强”作为卫星功能设计的出发点。

“珞珈一号”搭载了高灵敏度夜光相机,其精度将达到地面分辨率100米,夜间能看见长江上所有亮灯的大桥,届时将获取精度远高于当前美国卫星的夜景图片。该卫星将面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监测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该卫星将搭载导航增强载荷,用于开展低轨卫星增强“北斗”等高轨导航卫星的试验。

叙利亚冲突遥感研究

引发全球关注

李熙介绍,该团队以李德仁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张过教授为总工程师,团队在夜光遥感领域已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对战乱时期的叙利亚、伊拉克等进行了夜光遥感研究。该团队通过多期夜光遥感影像,发现了叙利亚内战的主要战场及变化,并估算难民迁徙情况,反映了叙利亚内战的残酷程度,已被联合国安理会等众多国际机构和媒体引用。

2015年3月11日12点30分(美国东部时间),在美国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李熙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夜光遥感大数据研究表明,四年的内战导致叙利亚正经受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83%的夜间灯光消失,大部分叙利亚城镇处于黑暗之中,其中以阿勒颇省最为严重,夜间灯光损失高达97%。李熙呼吁,国际社会给予叙利亚人民更多帮助。新闻发布会后,世界主要媒体纷纷以文字报道、新闻广播等方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传播、评论和分析。

据了解,该团队同时也对近20年来“一带一路”国家沿线的夜光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域内中国的夜光总量跃居第一位,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强劲。

“珞珈一号”卫星01星

今年底发射

据介绍,“珞珈一号”02星是武汉大学和航天科技集团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框架下,联合设计研发满足1:50000测绘精度的多角度成像新体制雷达卫星,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张庆君总工为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该星设计具有条带、聚束、多角度、双基地等成像模式,预计2019年发射,将在国际上首次试验雷达卫星多角度成像模式,对我国雷达卫星和卫星测绘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卫星由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与龚健雅院士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张庆君担任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

李德仁院士介绍,目前“珞珈一号”卫星包含两颗星,分别是01星与02星。今年年底将发射的是“珞珈一号”卫星01星,该颗卫星重约10公斤,更侧重于夜光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面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监测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与大数据。02星则侧重于雷达技术的应用,功能上主要用于目标物的勘测探查、地形地表变化的自动监测等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