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地铁城市
热词
热词
打造东西湖“环区绿道”
滨水生态绿城
热词
新经济
随着武汉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地铁与城市的关系日益紧密。昨天,市人大代表李娟提议,武汉市应该打造一座世界级的地铁博物馆,以展示武汉地铁的历史、发展和文化。
身为香港双人青国际景观设计集团总经理,李娟曾参观过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她发现,一个城市的市民精神层面追求越高,这个城市拥有的专业博物馆越多。武汉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专业博物馆来记录各个领域的发展,比如音乐博物馆、地铁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等等。
近几年,武汉地铁建设得越来越好,不仅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了,而且车站也充满了艺术设计感,武汉应该打造一座国际专业水准的地铁博物馆。李娟建议,地铁博物馆除了陈列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历史内容,还要注重艺术性,使其更有活力,可以把国内甚至国际与地铁相关的展品拿来展出,比如展出地铁发源地——英国伦敦的地铁展品;也可以像欧洲的艺术博物馆,把一些财团、民间和私人的高品质藏品借来展示;整座博物馆要体现地铁与城市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博物馆应该定期开展文化、技术交流活动,邀请中外轨道交通方面的专家来现场互动;除了展示地铁展品外,还可以展示各种轨道交通用品;设计可以更加艺术化,艺术元素要多元化,比如设置一面涂鸦墙,用如地铁设计手稿、图纸、模型等各种地铁符号组成;展区分成中国馆、亚洲馆、欧洲馆;可采用声光电、体验式形式展出;还可以开发地铁周边商品,设立地铁咖啡厅、地铁蛋糕店,让大人小孩都爱上这座博物馆。(记者陶常宁夏晶)
武汉应建世界级地铁博物馆
市人大代表潘新成提议,把东西湖防汛大堤打造成环区休闲生态绿道。
潘新成认为,东西湖防汛大堤全长近百公里,以大堤主体建环形绿道,将一个行政区域环绕在内,这种绿道模式在全国不多见,张公堤休闲绿道和汉口江滩公园是成功的样板。
环形绿道可以串起的旅游景点、主题公园、农家乐亮点很多,如牛郎织女的传说,有故事的舵落口、石榴红村、茅庙古集等,珍贵的府河湿地、金银湖湿地和杜公湖湿地等,把它们串在一起,东西湖就变成了一个大公园。东西湖三面临水,防汛大堤地势较高,视角所及绿树成荫,有良好的基础条件;绝大部分环东西湖大堤路段都有可替代道路;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拆迁任务较少,投资少见效快;更为重要的是,把堤防维护变成防洪和绿化相结合的工作,对防洪有利而无害。
他建议,打通常青路、姑嫂树两处断点,使绿道连成一线;推进有关码头搬迁工作;将马拉松比赛、群众性骑行、徒步、拓展训练、中小学生户外健步等活动和绿道相结合,或者策划定期举办“环东西湖绿道100公里自行车挑战赛”,让绿道“动起来”。(记者陶常宁夏晶)
设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助汉企转型升级
市人大代表、汉南区财政局局长鲁为汉在谈及产业升级及新经济时,以武汉开发区为例建议,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助推汉企产业升级和转型。
武汉开发区要跳出“一车独大”魔咒,必须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武汉开发区产业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制造业为主,传统制造业产能日趋饱和,去库存压力巨大,单位税收贡献不断下降,武汉开发区组织财政收入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正在这些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高端制造业出现了向母国回流的态势,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及印度等地转移,全球产业布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武汉开发区迫切需要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而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鲁为汉建议,市政府支持设立武汉开发区产业引导基金,市财政与开发区财政合投10亿元,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该基金与社会资本对接,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子基金,通过产业基金引领,尽早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群。(记者龚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