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鲁艳红通讯员孙夏)记者从湖北省博物馆获悉,新编钟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前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烟台豪特乐器有限公司联合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博物馆研制的新编钟,以曾侯乙编钟为基础,运用计算机集成控制科技,借助通用键盘界面的新编钟,使古老编钟焕发时代活力,令人耳目一新。
编钟是我国传统的礼乐重器,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被称为“稀世珍宝”、“世界奇迹”,代表了人类青铜文化发展的巅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伟大贡献。
新编钟保持了曾侯乙编钟形制、纹饰等诸方面青铜工艺特色,尤其是传承了传统编钟特有的“中国声音”这一本质“基因”,采用国际音乐会音高标准和十二平均律进行音高设计与音准调校,通过计算机分析和集成控制技术的运用,把编钟演奏改革成将每一件钟科学配置一个钟槌,并按指令、演奏发音的标准化乐器。使传统编钟由多名演奏人员手握钟槌、钟棒的打击乐器,与时俱进地演变而成了以通用键盘为界面,使广大钢琴、电子琴演奏者都能弹奏的普通乐器。
据悉,按照不同的应用场合,新编钟有舞台固定陈列和车载流动巡展两种类型,均可以使用人工(键盘)演奏和自动(控制)演奏等两种方式——只要做成MIDI格式的音乐作品,均可以直接由新编钟进行自动演奏。而新编钟作为一种新的标准化通用乐器,将能够全面应用于与中国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外管弦交响乐队交响谐鸣、同台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