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串起的武汉方言地图
2017-08-12 07:21:00 来源:汉网

记者周劼

汉口话

洪山话

武昌话

武昌话

青山话

黄陂话

东西湖话

制图童胤文

纸坊话

蔡甸话

现代化的大城市,产生了相向而行的两股潮流:一方面,普通话越来越普及;另一方面,方言越来越杂多。后者使地铁变成了一个方言的鸡尾酒派对,不仅武汉三郊四县、全省各地方言纷呈,即使全国各地的方言也随着开门关门上车下车,突然而来,突然而去,惊鸿一瞥,余音袅袅。当然更有武汉各地方言,鼎沸喧嚣,纷至沓来,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等等,武汉方言还分各地?巴掌大块儿地方,还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言?还真是,小武汉两江分三镇,各成方言孤岛;大武汉纵横上百里,各具文化层次,方言下分个各地话,各弯管子话,很正常。这可不是瞎说,有人专门研究了武汉方言的地理及社会分布,写成论文,严肃着呢。

地铁上的武汉方言班

武汉各地方言是个什么样子呢?打个比方,世界语言是个大学,中国语言是个学院,湖北方言是个系,武汉方言就是个班,班上人全员到齐最少十几号,包括什么奓山话、湖泗话等等,因为住得远,经常翘点儿课。天天点名喊到的有班长汉口话、团支书武昌话、副班长汉阳话,外加两个“弯管子”劳动委员青山话、学习委员洪山话,还有历史课代表黄陂话,地理课代表东西湖话,音乐课代表蔡甸话,生活课代表江夏话,文艺课代表纸坊话……掰着手指头数不过来了。

再用地铁为标识透露一下各位同学的家庭地址。比如一号线,从西头上车的多半是东西湖话,从东头上车的大多是黄陂话,两人走了一半,碰到刚上车的同学,跑不了是汉口话;再比如二号线,盘龙城上车的黄陂话到金银谭约着东西湖话,又在中山公园等着汉口话,一起过江到积玉桥找武昌话,然后大家同到广埠屯洪山话的家里,给江夏话打电话,问你搞么事还冇来?江夏话无奈地说,拐子,多等哈,还冇通车。

怎样分清楚武汉话

武汉话、武昌话、汉阳话,前后左右,近在咫尺,像三胞胎,大家都知道有区别,可怎么个区别法?这可是个学术问题,得从语音、词汇、语法上一一量化,不能想当然,不然错认颜标作鲁公,握着武昌话的手,说道:汉阳话同志,你好。尴尬喽。

武汉三镇方言的异同比较是个大部头的课题,生活中用不上。倒有几个生活中的小技巧,可以作为入门测验,锻炼一下听者的辨识力。这些小技巧可不是我们瞎编的,是大语言学家赵元任统计的。

比如,在地铁里你找旁边的人换零钱买票,如果他没听清楚,反问你,么事?是汉口话或者汉阳话;么东西?(或者么家伙?)是武昌话或者汉阳话;这还不能完全确定是什么话,于是你再重复一遍,这回他听清了,可惜他不凑手,也没零钱,于是他说,冇得,是汉口话;没(妹)有,是武昌话;没(me)得,是汉阳话。两句话一张嘴,多半能够确认三镇属性了。

再比如,武汉人开口麻烦人递个东西。把本书我,是汉口话;把我一本书,是武昌话;把一本书我,是汉阳话。

又比如,老婆剁手购物,老公大包小包背着挤地铁,老婆慈恩浩荡,大心疼包,小心疼老公,不免问上一句:拿得动?这是汉口的媳妇;拿得动吗?是武昌的媳妇;拿不拿得动?是汉阳的媳妇。难怪说汉口的媳妇透心萝卜嘎嘣脆,说话都有领导之风。

有了上面三两句垫底,在和武汉人的一问一答中,基本可以确定他的生活半径了。再红得像个番茄,他也有家啊。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