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颂到情
2017-10-05 07:22:00 来源:汉网

奚蓓

山东作家刘知侠可能保持了两项纪录:他的《铁道游击队》翻拍最多,他的《红嫂》改编最广,从小说到电影电视,到京剧地方戏曲,到芭蕾舞剧。现在讲跨界,这界算是跨得太大了。

《红嫂》改编广,当然跟“红”有关,属意识形态;可是改编得经久不衰,未必只是因为红,更有艺术的审美在其中,比如改编成芭蕾舞剧,先叫《沂蒙颂》,颂是红,是样板;现在叫《沂蒙情》,情是引人入胜的情节,是人道主义情怀,是艺术了。

《沂蒙颂》属于样板戏,不过不是第一批八大样板之列,而是第二批,第二批样板水平有些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口碑。现在回过头评价,只有京剧《龙江颂》、《杜鹃山》,芭蕾舞剧《沂蒙颂》,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五个剧目尚可与第一批的艺术质量相媲美。

如果把这十三个剧目合在一起看,会发现芭蕾舞剧《沂蒙颂》是最不像样板戏的样板戏。史家评价说,在“样板戏”盛行的年代,淳朴善良而又充满温情的沂蒙红嫂的故事,满足了观众对久违的人性之美的渴望。尤其是剧中的音乐,一反当时“慷慨激昂”的主调,以深沉、委婉、细腻而又有张有弛的情感抒发,将普通农家妇女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波澜作了淋漓尽致地刻画。它的舞蹈语言坚持从生活出发,选取典型动作,努力使观众一看就懂,同时又时刻注意造型之美。具体做法是,在生活动作的基础上,吸取民间舞与戏曲表演身段中有用的动作,同时和芭蕾舞的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明快简洁,表现力强,兼有生活美和舞蹈美的特点。

这从铁凝的成名小说《麦秸垛》中的一段可见一斑:村民和知青们看够了黑白影片《南征北战》《地道战》后,花四十块钱请来彩色电影《沂蒙颂》,出来一位年轻好看的大嫂,发现了受伤的解放军,却不说话,只是用脚尖挪碎步。后来大嫂将那解放军的水壶摘下来,挪着碎步藏到一大块石头后面去了,一会又举着水壶跳出来。她用水壶对着战士的嘴喂那战士喝,后来战士睁开了眼。

人们想,这是该说句话的时候了,却还不说。两个人又跳起来。人们便有些不安静,或许还想到了那四十块钱的价值。

放映员熟悉片子,也熟悉村人,早在喇叭里加上了解说。他说这部片子不同于一般电影,叫“芭蕾舞”,希望大家不要光等着说话。不说话也有教育意义。然后进一步解释说,这位大嫂叫英嫂,她发现受伤的战士生命垂危,便喂他喝自己的乳汁。战士喝了英嫂的乳汁,才得救了。

“请大家注意,那不是水,是乳汁!”放映员喊。

“乳汁,乳汁就是妈妈水呗!”有人高声回答道。村里也不乏有学问的人。

那解释很快就传遍全电影场,最先报以效果的当是年轻男人。在黑暗中他们为“乳汁”互相碰撞着东倒西歪。姑娘们装着没听见,但场里毕竟热烈了。

也许一群懵懂的少男少女才是艺术最好的观众,只有他们能从样板戏里看到情愫的萌发、人性的美好和对艺术无言的感动。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精品展演——沂蒙情

演出地点:武汉琴台大剧院

时间:10月10日19:30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