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下括号填故事
2017-10-07 07:22:00 来源:汉网

周劼

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叫“×××的话”,同学们开动脑筋,平淡点儿的写爸爸的话、老师的话,想象力丰富一点儿的写桌子的话、花朵的话,刘索拉写“苍蝇的话”,一只苍蝇怎么想办法去偷馒头吃。

刘索拉回忆这个故事时,笑作一团,当作自己从小不循规蹈矩、不走寻常路的例子。她不在乎你怎么看,也不管你问“为什么”。

我看到这个故事,对背后的解释不感兴趣,喜欢的倒是想象中的画面感,恶心的苍蝇在滔滔不绝大段大段地内心独白,像昆虫界的哈姆雷特,四害里的苏格拉底。

由此想到意义和审美的区别。就一种感觉横说竖说,只有意义;打通两种感觉,才会产生审美。比如画家画一只苍蝇,纤毫毕现,是他创作的意义,在他画的时候,耳边响起嗡嗡声,视觉和听觉合一,才是他的审美。

对我们这些听音乐看画展的人来说,看到画面想起音乐,听到音乐浮现画面,甚至舌尖有各种回味,身上有冷热温度,才是我的审美。

就像刘索拉自己,写小说《迷恋·咒》,涉及音乐,她这样写:

鼓心的声音沉重空洞,深不可测,隆隆一片犹如从地下升起的浓雾笼罩了脑海。他眼前出现一片黑压压的水,和海上飘过的云,黑浪卷动,很像一幅不安的图画。思维是完全没有头绪的,一片片画面不停地闪过,没有任何原因,也不知道后果。

这是懂音乐的人说的话,也是能跳出音乐的人说的话。

我们听她的音乐会也要有跳出来的能力,如同她给自己的击打乐曲取的名字“鸡狗跳、虎兔摇、鸡赶庙会”之类,特别有热烈的画面感,嘈杂的温度感,辛辣的幽默感,就像“苍蝇的话”。

她怕听众听不懂,又解释说:“中国的打击乐传统是由多人参与、相互合作默契造成多种交错复杂的节奏。中国传统打击乐曲中用很多生动有趣的打法来描写动物,历代的打击乐家们用这些古老的素材编写成很多有趣的乐曲。

“中国的鼓多为一鼓多用,可以挖掘每一个能发声的部位。而西方则流行多鼓,这两种方式各有特色。中国鼓的难度在于声音的交叉与配合,多人多声部的特点与非洲的打击乐很相似,说明中国传统打击乐曲仍旧保持了古代图腾的形式,比如靠多人多声部的能量及丰富的打击乐语言和天地人及动物的磁场交流。”

当她解释“意义”的时候,有点话痨,我倒听不懂了,不如那些鸡飞狗跳的即视感来得更有兴味,更让人“审美”。

如果让我解释,我会截取改换她小说里的另一段话:

生活中的鸡-狗-跳,在钢琴上的一个三和弦作比较……如果说,鸡是C,狗是E,跳是G,一个所谓和谐的主流大和弦……在鸡C和狗E之间,有#C,D,#D隔着,在狗E和跳G之间,有F,#F隔着……把这个美丽和弦的组合译成文字,就是鸡()()()狗()()跳。在这些()里能填写多少故事呀。

刘索拉与朋友们中国击打音乐会

演出地点:武汉琴台大剧院

时间:10月8日19:30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