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后,谨防三类“山寨”诈骗
2017-11-14 07:24:00 来源:汉网

记者周恋芹通讯员田甜顾鹰

“双11”购物狂欢节结束了,伴随着“买买买”的各种消费支付,“骗骗骗”的招数也层出不穷。以网购付款不成功、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退款、代为申请信用卡消费贷等为由的诈骗时有发生。下面,记者就来盘点相关的“山寨”诈骗情形,提醒大家多加注意。

骗术一

“客服”借故送礼索要密码

昨天,市民小李收到一条号码为“95***”的银行短信。短信里面称,小李的卡片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积分,鉴于银行将于年底前积分清零,请点击文中链接完成积分兑换。

小李想到之前的积分兑换经历,觉得奇怪,拿着手机找到就近的银行网点咨询,被明确告知:信息为假。

事实上,不法分子运用变号软件、伪基站等技术,能将来电号码显示为客服热线,向用户推送假冒的网站链接,而用户一旦按指示操作,有可能泄露用户名、卡号、密码等关键信息,导致卡片被盗刷。

据银行人士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银行不会主动索要密码,所以如果持卡人听到“客服”要求报出密码和动态口令,请保持警惕,不要照做。

骗术二

不明“二维码”里可能藏着病毒

目前,不少商家会通过绑定微信、注册会员、扫一扫等方式进行促销,但APP、二维码也可能是“钓鱼”网址。

记者了解到,二维码是网络链接的另外一种形式,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被植入病毒。这种病毒被下载后,可自行安装,潜伏在手机后台中运行,并且不会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显示任何图标,个人信息悄无声息地就被盗取了。

广发银行安全专家提醒:为避免上当受骗,应谨慎安装App和扫描软件二维码,尽量通过官方网站、大型知名应用市场安装App软件。此外,对于手机接收到的短信验证码信息,要仔细阅读内容,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将验证码信息泄漏给他人。

骗术三

走捷径办贷款当心埋祸端

时下,各家银行都在消费信贷领域发力,推出“信用卡+消费信贷”融合产品。然而不法分子也找到了可趁之机,借机提供代办服务。

银行人士称,不法分子往往打着“快速”、“超额”甚至“免审核”的旗号,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实则骗取中介费,甚至利用申请办理过程盗取申请人的个人信息,为日后盗刷埋下隐患。与其轻信这些所谓的“捷径”,消费者还是要认准银行机构等正规渠道的信用卡消费贷产品。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