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讯(通讯员杨枨麟)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乳腺癌发病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而得益于以疾病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目前国内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到83.2%。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乳腺科主任吴新红教授介绍,国内乳腺癌发病第一个高峰在45到50岁之间,发病早的特点决定了乳腺癌治疗策略,应在全方位治疗的同时,更要关注慢病阶段的规范化诊疗与管理,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近日,多位来自武汉及湖北省的乳腺癌及相关科室的跨领域专家共同出席“‘两全’其美——第二届中国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论坛(武汉站)”,倡议推进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覆盖癌症早期预防及高危筛查,急病期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慢病期跨学科管理乳腺癌伴随疾病,为患者实现最大化的治疗获益。
吴新红教授指出,乳腺癌患者,特别是绝经期前后的女性,经过5-10年的内分泌治疗,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再加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作用,导致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疾病、骨密度改变、精神心理疾病等伴随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甚至超过乳腺癌本身,因此,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既要关注乳腺癌,同时也要关注伴随疾病。
与会专家也一致认同,提升广大女性患者的治疗获益与依从性,应将更加人性化的关怀渗透到每一步治疗中。就育龄患者普遍关注的生育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瘤科副主任高庆蕾教授提醒,“有生育意愿的乳腺癌患者,应在治疗前主动与医生进行沟通,综合判断是否适合怀孕以及选择怀孕时机,如有必要,也可借助辅助生育技术来实现生育宝宝的愿望。”而对于更多女性患者在治疗中提出保留形体完整的要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乳外科主任李兴睿教授表示:“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我们力图在‘根治’的理念下,通过最小的切除范围和最小的创伤给患者带来治愈的结果,并结合整形等技术为患者最大限度保留‘良好的外形’,帮助患者在治疗疾病之后依然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回归社会与家庭。”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