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梳理发现,一年来,我国频频发力,打出组合拳,让高价药降价。
去年7月,36种药品经谈判成功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36种药品多为高价刚需药,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仿制药“加速”进入临床。
今年5月1日起,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据调查,我国肿瘤患者约有430万人,进口药约合300亿元左右,按现在进口药关税4%计算,零关税后,可节省肿瘤患者12亿元的开销。
国家医保局近日称,对于目录内的抗癌药,下一步将开展专项招标采购,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价格下降。医保目录外的抗癌药,将开展准入谈判,与企业协商确定合理的价格后纳入目录范围。
据了解,2017年我国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8%,较新一轮医改前下降了12个百分点。抗癌药方面,绝大多数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药品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记者刘睿彻整理)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