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轮车工人余宏杞的报告
2018-09-14 07:32:00 来源:汉网-武汉晨报

1971年春节前夕,交通邮政系统组织新工人到汉口海员俱乐部参加英模人物报告会,台上作报告的有武汉公共汽车修理厂锅炉工陈幼龄、武汉三轮车合作社工人余宏杞等人。

我对余宏杞的报告印象特别深。他回忆起旧社会三轮车工人之苦,让会场的气氛一度很沉闷和沉重。当讲到三轮车工人翻身得解放时,整个会场似乎云开雾散,红日喷薄而出。余宏杞被树为先进典型的1961年,正是国家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少数三轮车工人不执行明码实价,多要钱,引起乘客不满,意见很大。余宏杞却坚持明码实价,不多收一分钱。

20世纪50、60年代,对三轮车管理较为规范。在武汉三镇的主要路口都设有三轮车站。站上有一个木质的四面洞开的站亭,用于发车调度之用。站亭前有一口用木盖盖着的大水缸,里面泡的是花红茶。木盖上有竹筒制成的勺子,三轮车工人可随时舀水喝解渴。所有的三轮车头朝着同一方向,一辆接一辆整齐摆放着,站上有专门的发价员,按顺序发车,按里程计价。车前把手处有铁丝串着深红色、青灰、谷黄、咖啡、象牙白等各色如铜钱大小的牌子,用以计量劳动效益。三轮车工人多要价的情况一般发生在未在站上叫车的情况;还有就是发价员还未上班的时段,早8时前,晚6时之后,被称为“自留地”,三轮车工人可以随便要价。

9月的一个清晨,三民路铜人像三轮车站来了两个乘客,要雇车到汉口大智门车站。这时站上的发价员还没有上班,由三轮车工自己发价。余宏杞很热情地迎上去:“到汉口车站,请上车,三角六分。”等余宏杞走后,其他的三轮车工人议论开了:“要是我,少八角钱不踩,有钱不赚是‘苕货’。”有人惊叹地说:“过去只听说他坚持明码实价,我还不相信,今天算是见了真包公。”

这是余宏杞坚持明码实价大量事例中的一例。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毫不含糊地不多要一分钱。

现在我们坐出租都是打表的,在机场火车站出租车更是有监督服务,只要不坐黑车,就不会上当受骗。虽然也有优秀出租车司机之类的评选,但是明码实价这一条已经不能作为优秀的标准,而是每一台出租车都应该做到的一般标准了。

刘宝森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