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与室外,隔的不仅仅是一堵墙,对体育而言,有时简直是两个世界。
所以当外界对新年连夺室内赛两冠的苏炳添期待满满,看好他打破60米跑的亚洲纪录时,他本人并不太在意,因为他早有更远大的目标。相对于100米大考,室内60米跑就是平时的小测验。
2019年伊始,苏炳添提到的两个未来目标,都与男子100米有关:一是跑进9秒9;二是东京奥运会跑进决赛。
前者只要他比自己最好成绩再快0.01秒,后者只要比他最好成绩多跑一枪,但细微的差别,却是巨大的鸿沟。
想跨越这道鸿沟,年龄倒不是障碍。虽然苏炳添马上就三十而立了,但近一两年成绩不断提高,大有“逆生长”之势。而国际田坛,也不乏卡尔·刘易斯、迈克尔·约翰逊这样30多岁打破中短跑世界纪录的先例。
世上没那么多一蹴而就的好事,要取得更高的突破,先要登上一个足够高的平台。去年苏炳添数度逼近9秒9,今年伊始60米跑个人第4次突破6秒50,作用都是在夯实这个平台——当这些成绩从惊喜变成习惯,证明他已经稳定地进入世界一流选手之列,有能力和资格去发起新的挑战。
短跑是个极端拼天赋的运动。过去在天赋满满的黑人选手夹缝中竞争,苏炳添靠的是勇于挑战和极端自律,年近30仍敢修改起跑动作。而如今,在技术之外,苏炳添通过实战,心理上磨砺得更加自信,这双新的翅膀,让他的“人定胜天”又多出一分可能。
有人乐观表示,苏炳添9秒91的个人最好成绩,放在里约奥运会上甚至能登上领奖台。其实不必做如此极端的比较,只要想想,明年奥运会百米飞人决战,如果8条赛道上出现一张中国人的面孔,届时我们会激动成什么样?
记者陈开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