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按适合自己方式改变旧习
2017-01-11 08:04: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记者唐智峰

我们每天都会重复40%的日常行为,有些属于不健康的陋习。新年伊始,许多人都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学专家余毅震教授表示,改变习惯分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做出行为习惯的改变方式也不同。

七旬老人戒烟20年仍没戒掉

家住武昌中山路的张爹爹今年70岁,从20岁开始抽烟,一天要抽两包烟,至今有50年吸烟史。“我也知道抽烟对健康不好,可是我从50岁开始尝试着戒烟,到现在还是没有戒掉。”

第一次戒烟时,他试着每十天减少两根烟,开始效果还可以,减到了每天一包烟。可有一次为朋友父亲去世守夜时,抽烟没有控制住,原来的努力白费了,又恢复了一天两包烟。

有一年,张爹爹的一位同事发现肺癌晚期,不到60岁就走了。参加同事丧礼回来的当天,他就“融断”式戒烟。两个月后,另一位从不吸烟的同事也查出了肺癌。这让他对吸烟可引起肺癌的观点产生了怀疑,也就此放弃了戒烟。

改变习惯没无定法

余毅震教授认为,改变某个习惯,根本没有一个充满魔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他建议,按自己类型选择改变习惯方式。

人们都有两种不同的期望: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外部期望,如医生的医嘱、政府的法规条例等;另外就是我们给自己的内部期望。根据人们对期望的不同反应,可将改变行为习惯分为四类人:

支持者:这类人会同时响应外部期望和内部期望,当别人或自己想要改变行为习惯时,比较容易。

质疑者:这类人会质疑所有的期望。他们只有在相信其合理性的时候,才会满足期望,因此如果能说服他告诉他原因,他便会成功改变旧习。

施惠者:这类人会迅速响应外部期望,他们需要来自外部的责任感,来坚持改变原有的习惯。

叛逆者:这类人会抵制所有期望。给其自由选择,可能更容易改变旧习。

余毅震教授说,虽然大多数策略都不是通用的,但有小技巧可能对大家都有用。改变旧习时不要放纵自己;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时,陈规陋习一扫而空,新的习惯便更加容易形成。他提示,一个新的习惯养成一般需要21天以上,因此,我们在改变旧习时,一定要持之以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