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联岁月28
2017-01-15 09:19:00 来源:武汉晚报

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

模范小学有革命生活

张应汉知道我们家里的情况,非常同情我们,就一直照顾我们。他说你们家三个女人上哪儿去啊,跟着我们一起走吧。所以,1923年他就带着我们往凤凰山里头走,在那儿有一个朝鲜族的小屯子,然后我们就在那儿落脚了。

后来我们又迁徙到了哈尔滨。那个时候一个搞投机的中国人,把我们十几户朝鲜族召集起来,他说松花江下游有一大片地,你们去那儿种地,也不要你们缴租。我们这十几户人就跟他们走了。

我们从哈尔滨往下走的时候,坐的是拉煤的船。他们把煤拉到哈尔滨,卸了以后船再往下游走。我记得大概是下午出发的,走了两天多吧,往下游走快嘛。然后到桦川县悦来镇,我们在那儿下船。之后呢,我们大概走了两天,第一天晚上大家就在草地里休息,第二天再接着走,一直走到萝北县梧桐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山脉哲温山,最后注入松花江)的西岸了。

当时到了古城岗(今黑龙江汤原县振兴乡北),大家说,咱们不走了,就在这儿住下吧。那时候这里也没有人,我们一起来的,一共只有十几户人,都是朝鲜族,大家相互依靠。当时没有房子,大家就是挖的地窖,上边临时搭个棚子,要是下大雨,水都往里头流。后来我们开始种地,之后从朝鲜过来的人,听说在那里有朝鲜人,就来找我们了。这样慢慢来的人多了,变成一个屯子。

梧桐河分河东、河西这两个屯,我们河西屯人少,大概五六十户的样子;河东屯是个大屯,在松花江边上,交通比较方便,落脚的人多。1928年,崔庸健来到我们河西屯。他是朝鲜族,参加广州暴动,失败了以后就回到东北。当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崔庸健来了以后,就开始有各种组织了,妇女会啊、青年会啊、农民会啊、反日大同盟等等。

朝鲜族有一个特点,就是本族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会有小学,小孩可以上学。我们河西村小,崔庸健来了以后,接管了村里的小学,然后成立了模范小学,他就当校长,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跟老师的孩子到梧桐河边玩,被崔庸健看见了,第二天上课他就问我去哪儿了。咱们也不能撒谎啊,就照实说了。他就说你违反规定,小孩不许一个人到梧桐河边玩。然后就让我在那罚站,罚了一个钟头。

那时候崔庸健对我们要求很严,革命的思想和对共产党的认识对我来说,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比较清楚了。那个时候我们都学歌,第一首歌就是《列宁诞生歌》,讲的是列宁出生的事。那个时候我们最崇拜的就是列宁,我们走的路是跟着列宁主义,学习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课本里头也好,老师讲的也好,都离不了列宁。

中信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编

28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