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书斋
2017-02-05 08:48:00 来源:武汉晚报

付源

许许多多的文人,或者有一星半点“文气”的人,大都有个书斋,我年轻时三口之家挤在一间6平方米的陋室里,唯一那点儿奢望,就是有间斗室属于我个人,即使像归有光那间“项脊轩”,总归圆一圆书斋梦。倘若有朝一日有了那么一丁点儿成就,就把项脊轩略加修缮,使它不至于“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壁同涂上一层石灰水,室贮图书史籍笔墨茶具,更在屋前半堤衰柳的荒域上筑个土围子,种树栽竹养花,晨迎朝霞,暮送斜阳,也是极富浪漫情趣的。

想着想着,诗兴上来,便胡乱哼得一首打油诗:“亦非大贾亦非候,书呆无冕也无愁;只盼有间项脊轩,纵非名士也风流。”十年前,我终于分到一套两室一厅的小单元,经与老婆磋商再三,大间做卧室,小间两用,既作我的书房也做她的佛堂,两便。

有了这间“半书斋”,我便一头栽进里头,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经历的风雨愈来愈少。“人生识字糊涂始”,痴迷的读书人可笑处正在这里,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该关心的事缺乏责任感,不该操心的事又满腔使命感,走火入魔。读书读到这个份儿上,也没能碰击出灵感的火花来。老婆嘟嘟哝哝:似乎《史记》不是在书斋里写成的,列宁的许多文献出自河边的草栅子里……聆听教言我才如醍醐灌顶,悟出佳作名篇未必都出自书斋。

文人无聊,有了书斋又想给它取个雅名。斋名因人而定,于是我那半书斋就取名为“无名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