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袁灿兴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限制军机处权势扩张
嘉庆四年,浙江旱灾,偶尔下了几滴雨,浙江巡抚玉德赶紧报告,天降甘露了,粮价也下来了。嘉庆看后斥责:“此等奏报,不可粉饰。”嘉庆五年,云南发生水灾,云南巡抚江兰报称当年收获颇丰。嘉庆立刻将他革职,并指令今后再有粉饰太平者予以严惩。
不过粉饰太平者还是陆续不断。嘉庆九年,北方蝗虫肆虐,皇宫之中,漫天飞舞的都是蝗虫,随手一抓,就能抓到十多个。不想直隶总督颜检竟然上奏称,蝗虫灾害不足为虑,蝗虫们是来吃青草的,不吃庄稼,“飞蝗不伤禾嘉,惟食青草”。嘉庆看了奏折后,是否会为官员的智商着急?
嘉庆朝初期整顿吏治,起到了些效果,暂时刹住了乾隆朝晚期官吏贪腐的风气。同时,嘉庆严查各省钱粮亏空,治河赈灾、体察民情、减免税收、裁减冗员,让世人顿有“咸与维新”之感。改革春风,扑面而来。
在“咸与维新”的旗帜之下,嘉庆对军机处做了一些改革,其目的是将一度松散的权力,再次紧握在皇帝手中。
清代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上,以皇权大一统为主线,通过各种方式分权。而军机处的设置,不过是大一统皇权中的一个环节。皇帝要发号施令,要保证政务通达,这就需要效率。军机处的廷寄与谕旨,使皇帝能得心应手的控制。
和珅秉政以前,所有奏折直接送达皇帝拆阅,然后再将副本发给军机处。在权势巩固,掌握军机处后,和珅改变此做法,令将奏折的副本同时送交军机处。和珅这一刀,就在皇权中切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中分出的权力,就是他和珅威福自擅的空间。
奏折本是在皇帝批阅之后,再发交军机处。现在同时递送皇帝与军机处,军机大臣们就可以及早就奏折的处理做好准备,并能揣摩到皇帝的心意。如是,皇帝是省心也更开心,而军机处的权势也扩大了。
而自嘉庆初年五省教乱后,乾隆日夜等待前线军情。不想和珅在军机处,将各路军营送来的军情有选择地递送,常报喜不报忧。和珅跌倒之后,延误军情被视为一大罪状,归于五省教乱经年未能平息的重要原因。
嘉庆对和珅恨到家了,曾私下询问军机大臣吴熊光,和珅可有不臣之心。吴熊光看得却是透彻,对嘉庆道,想谋反的必然要收买人心,比如王莽。和珅只顾捞钱,不顾名声,天下人都厌恶他,所以他不会谋反。可和珅这样的蛀虫,寄生在大清帝国身上,土壤里的养分都要被他给吸干了。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权力如何能让他人分来分去。
有鉴于此,把握大权之后,嘉庆采取系列措施,限制军机处权势的扩张。在擒拿和珅的当日,嘉庆发布上谕,要求各部文武大臣及各省督抚,今后凡有奏折,“俱应直达朕前,俱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