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的《守成论》
所以要守成,原因很多:其一,嘉定认为开国君主都神武过人,大清国尤甚,祖宗所订立的规章制度完美绝伦,后世只需好好守着就是。其二,如果妄行改革,则祸福难测。唐宋以来,凡提倡改革的君主都没有好下场。在嘉庆看来,守成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不守成者,天必亡之,“亡国之君皆由于不肯守成也”。
《守成论》是嘉庆的执政宣言,是嘉庆一朝乃至后世皇帝的执政纲领。守成的后果是,该怎样还是怎样。既然官员任用机制不能变革,选用的多数还是庸碌之徒。当运动式的反腐结束之后,官员们照样贪污。既然不能开源节流,国库照样还是拮据。当欧洲开始工业革命时,清国还在原地踏步。
保守的嘉庆,在方方面面都以祖先的成法为依据,时刻遵循而不敢逾越。历代帝王的实录,成为了嘉庆晚年执政的依据。皇帝死后都要编撰实录,实录中择取了各个时期的谕旨,皇帝的起居,婚丧礼仪等各种活动。编排实录的本意是作为档案而加以保存,不想在嘉庆看来,这实录却是现实执政的根据。
实录成为了嘉庆手中的万能宝典,尽管前所未有的难题不断涌现,但只要一恭阅祖先皇帝们的实录,嘉庆立即就能从祖先们身上汲取经验,加以处置。然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祖先们的成法、做法业已过时。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靠论语治天下,嘉庆没有那份天资,他有的是勤奋,有的是翻阅列祖列宗们实录的刻苦精神,在他手中,几部实录可治天下。他骄傲地宣称:“朕综理庶政,无不率由旧章。”
风雨飘摇之中,清廷走到了嘉庆二十五年。
虽有早期波澜壮阔的五省白莲教起义,后期直击中枢的林清事变,嘉庆小心翼翼操控着大清这艘巨舰,总算在风浪之中停泊靠岸,将它顺利交给了儿子。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嘉庆前往木兰秋狝,七月二十四日抵达热河。次日嘉庆照常批阅奏章,接见群臣,不料当晚即在避暑山庄突然病死。随后绵宁接位,是为道光皇帝。
道光接班后,却面临着千疮百孔的局面,民间普遍贫困,“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财政岌岌可危。中国经济在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此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
道光萧条原因复杂,根据李伯重教授的研究,道光时代,全球气候剧降,气候变冷,低温影响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风停留并交锋,导致降水量增加。频繁的水灾,既使得政府在河工上的开支激增,也使得农业产量下降,这又加剧了萧条。焦头烂额之中,道光帝还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跨海而来的欧美列强。
袁灿兴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