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在进行“戏曲广播操”展示记者熊波摄
本报讯(记者黄丽娟)在江岸区,“戏曲广播操”成为中小学生的课间操。这一推广戏曲进校园的形式,也引来央视记者的关注。从3月27日到29日,中央电视台11频道《戏曲采风》节目聚焦江岸区中小学生学习“戏曲广播操”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摄制。
昨天上午,在武汉第三十中学,学生们首先演示了戏曲广播操。他们演示起来有模有样,从热身运动、肢体运动再到肩部运动、扩胸运动,3分多钟的戏曲操,让孩子得到了放松。孩子们纷纷表示,这套体操很有意思,虽然开始有点难,但是多跳几遍就会了。
武汉第三十中学目前正在进行汉剧的深入推广,孩子们有个汉剧基地。昨天,汉剧名家、71岁的袁忠玉老师,正在学校教女孩子们甩“水袖”。她表示,戏曲体操是舞蹈、体育和戏曲三种艺术形式的有效结合,“与正规戏曲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其中蕴含着最基本的戏曲招式,孩子们学习起来很方便。”她认为,当今年轻人都很浮躁,戏曲体操的传播非常好,传输了古代女性的含蓄之美,也展开了男子汉的刚毅之感,“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将来不一定会搞艺术工作,但是学习戏曲体操后,从气质、内涵、仪表方面进行了培养,连走路都好看一些。”
最近三天,央视11频道《戏曲采风》栏目组走访了长春街小学、育才小学、育才二小、七一中学、81中、三十中等学校。他们发现,这些学校有的演豫剧、也有的演黄梅戏,“各个学校推广的剧种都很丰富,有的孩子还会画脸谱、捏戏曲人物软陶。”他们此次关注的焦点在于戏曲广播操,“戏曲操今年2月份才通过互联网推出,在网上传播很厉害,我们也想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反响,并不想这个戏曲操在网上传一传就没了。”他们表示没有想到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武汉市江岸区就有这么多学校推进了戏曲操,“不管是什么形式,目的都是推广戏曲,推广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戏曲广播操首次把戏曲程式化动作融入到大众健身理念,是中小学生第一次尝试,将其引入中小学校园,每个学生都能学、都能做,将使“戏曲进校园”覆盖到每一名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国戏曲和传统文化。据介绍,江岸区所有小学、初中的120名体育、音乐老师正在加紧学习,今年5月,该区还将举办中小学生戏曲广播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