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璇
孙子表孝心花万元买来助听器,谁知82岁的王爹爹戴了没几天,嫌助听器杂音太大,刺耳的啸叫声让他血压飙升,直接锁进抽屉。
一老一小提起助听器大倒苦水:爷爷说孙子“花冤枉钱给他买罪受”,孙子说爷爷“太固执不肯接受新东西”。
初戴感觉不习惯很正常
像王爹爹这样有助听器却不愿意戴的老人非常普遍。
记者在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调查近百位60岁—85岁的老人发现:只有11人因听力下降配了助听器,经常戴的人只有3人,其他9人只是有重要事情时偶尔戴。
“七成老人助听器因戴着难受闲置。”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听功能专家谢文博士透露,初戴助听器会感觉不习惯,这是因为通过助听器听到的声音和原本耳朵听到的声音不一样。
他解释,助听器是将不同频率和大小的声音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压缩”成一个频段,加大音量后传到中耳腔里,听起来会有明显的“失真感”。
很多人听力下降持续多年,已经适应了听不见的状态,大脑皮层记住的也是“真耳”的声音。突然听到经过处理的“不熟悉”声音,音量又比较大,会感觉里面很吵闹。
“其实,只要适应和训练一段时间就好了。”谢文说,从每天只戴1个小时到3周—4周后慢慢戴全天,一般1个月-3个月后就适应了。
助听器也需要“定制”
据调查,我国使用助听器的老人中,至少有50%的老人抱怨戴上后太吵,“闹哄哄的,听不清楚”,满意度低于30%,而国外老年人对助听器的满意度可达80%以上。
谢文指出,满意度差异如此之大,是因为大多数人助听器是“买”而不是去“配”。他表示,助听器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和眼镜一样是“定制”产品。人的外耳道长短不同,一定要到听力中心、助听器验配中心、医院耳科或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进行听力测试后再验配。
助听器验配很有讲究。“到不正规的机构配助听器很有可能损害残余的听力。”谢文提醒,验配助听器一定要由有“助听器验配师资格证”的验配师完成。
助听器的调试也是影响舒适度的关键。谢文表示,开始戴助听器时要尽量避免嘈杂环境,在安静环境下佩戴,音量可以调小一点,等适应后再慢慢加大。
开始的3个月内,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去调试一次。佩戴助听器效果不好的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可以做人工耳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