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交易几种效应
所以当他要下手购买某一件作品的时候,他就会去百度搜索一下这个画家,有比较多的资料,他就觉得可靠了。
他更相信资料而不是卖家,更不是作品本身。最倒霉的是另一种情形,花了大钱买到了赝品。那种损失是百分之百的。经济上的损失即使不论,自尊的打击也难以承受。您看不看央视的一锤定音、鉴宝之类的节目?看,您会注意到,当持宝人的藏品被宣布是假的时,那一刻他们的表情不仅仅是心痛,失望,恐怕还有掩饰不住的羞耻感。这是对自己精神向往的一种戏弄,对自己学识修养的一种轻蔑和欺骗。这就是文玩界所谓不存在买贵、只存在买假这种江湖黑话的原因。
基于这样的教条,尽管我知道大张他们这样做公司,目的不在老老实实卖文玩,而是谋取最大利润,但我觉得这样不违背行规。我也提醒过他们,要做良心生意,他每次都点头承诺,说,我们不能保证很便宜,因为大家都要吃饭,国有企业要规矩纳税,没有利润的生意也不能做,但一定会守底线,杜绝假货,这个,请领导放心。
大张他入行很快,经营之道起初对我也还是坦率相告的。他说他的这些经验也是从南京和北京抄来的。他最初的几年,频繁北上南下,掌握了大量“穴道”。
经他介绍,我知道了北京的琉璃厂和南京的夫子庙、清凉山这些地方,是中国传统艺术品的集散地。数百家艺术品商铺、小型画廊、艺术家工作室,集中在这些以政府名义打造出来的艺术街、艺术园区。名气一大,也就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文化产业,地方政府都是积极扶持的。从大的层面讲,政府规划支持,是市场具备一定信用度的保证。可市场是政府的,各个经营单元却是个体的,民间机构的。其繁荣的背后有诸多秘密。上面这些艺术品集散地既是艺术品进入大众消费的强大通道,又是心照不宣地造假售假的源头,是研发中国艺术品出炉和流通五花八门“潜规则”的实验基地。
艺术交易繁荣导致几种效应,一是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入行和入市的人越来越多;二是粗制滥造的艺术品、赝品假货越来越多;三是真品、精品价格越来越高。这种效应一旦形成,您可以想象,艺术品市场的乱象、险象丛生状况就产生了。如果没有好的机制约束,没有底线,这个市场会很快烂掉,本来是风雅满园的,失控成厚黑畅行、残花败柳的景状,无须多日。
唉,现在,你看看,难道不是这样吗?您跑到任何一个中国城市的文玩市场,你敢轻易下手购买艺术品?可以说,我手下这批人,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堕落历程是同步的。等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丁捷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