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义务教育法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学校”“重点班”,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组织与升学挂钩的招生考试。但据媒体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小升初招生季,广州多所知名公办和民办学校通过各种“地下”秘密考试选拔招生。
报道提到,“秘考”一般由往届生家长作为媒介,以旧带新,通过微信群、QQ群传递信息,“届届相传”。入群需要暗号,新生家长由老生家长介绍进群,暗号不定期更换,以防外泄。也有一些公办学校以“校园开放日”“体验活动”等名义召集学生面谈。有的小学配合中学暗中组织考试。
家长以“秘考”的方式参与择校,学校以“秘考”的方式“掐尖儿”,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教育部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任何形式的选拔考试,小升初阶段必须免试就近入学,其目的,就在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与身心负担,同时让他们能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而“秘考”盛行却让这一切成了浮云,甚至让学生的负担更重了。
“秘考”为何盛行?这首先是基于许多家长仍有借此给孩子择校的需求。尽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众呼声已喊了多年,尽管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行政努力也时有所闻,但在我国许多地方,优质教育资源仍然十分匮乏,名校数量仍然十分有限。
不管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都顶风作案搞“秘考”,其实是想以这种方式争抢优秀生源,通过优秀学生提高中考、高考升学率,从而提高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办学评价,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秘考”要从根上破解,除严肃追究组织者的顶风之责与监管者的缺位之责,一要尽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破名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这样才能让家长甩掉应试、择校的包袱。
在这方面,应加快实施公办强校兼并弱校,实现校际均衡;应大力推广校长教师轮岗流动,实现师资均衡;也应当在就近入学基础上,实施阳光升学、阳光分班,做到生源均衡。二要对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出台科学的教育政绩考核办法,以便于它们放下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摒弃唯升学率、唯分数论的陈规陋习。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