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报班热”折射公共教育的短板
2017-08-13 07:12:00 来源:汉网

杨京

暑假期间,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报名火热,暑假学生一度面临上“班”忙的现象。记者在街头发现,公园、商场、地铁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不少人都在派发小学辅导、初高中提优的宣传单。不少家长吐槽,一个暑假下来,上培训班要花费上万元。孩子也是疲于奔命,甚至一个暑假要报三四个班。

假期日益演变为“第三学期”的现象,原因并不难总结。一方面,家长担心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吃不饱”,需要利用假期时间“加餐”。另一方面,正如报道中提到,“别人都报了”,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理念催化下,“军备竞赛”的意味也日渐凸显。

虽然一直有观点称,在这样的“高压”下,本应属于孩子的快乐童年将受到损害甚至剥夺。但教育从本质上看,本就不是天然“快乐”的。课外辅导在教育中的提高作用,也不需要讳言,掌握更多的特长和技能,肯定不算是坏事。

在不少家长眼中,“快乐童年”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乃至将来竞争中的优势孰轻孰重,或许并不难斟酌。报道中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虽然儿子现在不能理解,但他长大后至少不会因为我们舍不得花钱,不给他报名参加补习,而责怪父母。”

在家长日益萌发的“竞争焦虑”面前,呼吁保持理性、尊重孩子的意愿的种种声音,无疑显得说服力有限。毕竟,一旦因为知识技能存在缺憾,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人后,到时候可能并不会有人关心你的童年是不是快乐。

有鉴于此,与家长相比,需要对此进行反思的可能还有教育从业人员。长期以来,学校的常规教育一直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目标指向,即重在为考试分数服务。这样的倾向,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当然有其现实意义。

不过,应该承认,这样的单一指向,已经渐渐出现与家长实际诉求的脱节。为了弥补日常教育中无法提供的内容,对教育子女存在更高要求,并具备支付能力的家长往往只得诉诸市场,通过自行购买的方式满足需求。

某种程度上说,在暑假“报班热”的背后,是现行公共教育体制存在的短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长观念的更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有补齐短板的作为。也只有这样,才有希望看到“报班热”降温的那一天。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