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城市里的 “深夜食堂”
2017-09-25 07:14:00 来源:汉网

(上海)指间沙

如火如荼的季节里,夜宵满足了人们在白天被压制的欲望。日本电影《深夜食堂2》在中国上映,评分甚高;黄磊主演的内地版电视剧《深夜食堂》却遭遇滑铁卢,没能满足国人的夜宵之胃。中国的“深夜食堂”不会卖章鱼香肠、厚蛋烧,更不会假模假式端出一碗速泡面装情怀。我们的夜宵是烟火气重的小龙虾、烤串、火锅、粉面……夜色撩人,黑暗料理热火朝天。

夜宵的兴起与城市夜生活的斑斓相关,只有“不夜城”才有层出不穷的夜宵。但是,巨型城市并不合适夜宵。北京爱烤串,有的摊鼎鼎大名,范冰冰、袁立也只能捏着串在路边吃,但它们都消失得非常快。还有整条夜宵街随着城市发展而消失。三里屯有名的“脏街”被清理,只留下“放纵、放肆、放荡”的夜晚记忆。上海肇周路聚集众多人气夜宵,比如著名的“耳光馄饨”,胡歌夸这是最好吃的馄饨,鹿晗坐在露天戴着帽子安静地吃过,现在整条路要拆,馄饨也仿佛被一个耳光打掉了。

台湾喧嚣鼎沸的夜市也同样遭遇关闭、拆迁、清理的危机。每每有此类事情发生,一定会引发争议。有台湾学者比喻夜市是台湾社会里最大的乡愁,断言:“它是古代的小型消费模式,会随着社会的演变而被转型掉。当一个社会或都市被美化的乡愁所制约,它就会窄化人们对未来发展的选择及想象。”在学者眼中,巨型城市应该让庶民们赚上大钱、进得起大店吃夜宵。可是,这真的就是夜宵的美好未来吗?我们可以再看看香港。

《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每晚风情万种地买馄饨当夜宵,那是电影的罗曼蒂克,而真实的香港是镬气十足的,夜宵代表是大排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大排档有800多家,采用一般食肆难见的大炉头,露天的滚油旺火烹炒出浓香四溢的街头料理。但港府于70年代停发大排档牌照,也不允许转让给子女,目的是让大排档彻底消失。如今全港仅存26间大排档了,有意思的是,此时政府又改变主意,决意加以保护。香港立法会促请政府制订“大排档文化承传政策”,牌照可以传给直系亲属,并考虑签发新牌照,想让源远流长的传统饮食文化作为香港特色予以保留。

夜宵场所是职场与家之间的缓冲地,是都市里治愈人心的一处柔软之地。如何让夜宵文化在巨型城市里生存绵延,还真是一道难题。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