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大房子”让管线分类“入住”
2017-09-26 07:14:00 来源:汉网

本报讯(记者陶常宁通讯员黄静李晓静)昨天,记者从中国一冶获悉,全长1.4公里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一期启动段,主体结构已完成60%,计划11月底完成全部主体结构。

综合管廊是什么?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座建在地下的房子”,里面装满了市政给排水、电力、热力、通信、交管、燃气等各类管线。记者现场深入地下,看到管廊内部高4.5米,宽13.5米,被隔成3个“房间”(局部段隔成4间)。每个房间将架设不同种类管线,一般按种类分为高压电力舱、电力电信舱、综合管道舱、燃气舱。

目前,管廊里面只有架子,管线还没有迁入,人在里面行走,空间宽敞。每隔700米,建一个出入口,供人员进出。

施工方中国一冶的该项目负责人杨攀介绍,未来将有近20种管线迁入管廊。“以前安装20种管线,可能要把马路挖开20次,但有了管廊,避免了‘拉链马路’的产生,”他说,管线在管廊的保护下,也避免了地下水和地下土壤对管线的侵蚀。未来,还将采用机器人巡查地下管廊,进行管线维护。

建设中的地下综合管廊记者周迪摄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