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接到央视邀请 还以为是诈骗电话
2017-12-13 07:24:00 来源:汉网

“国宝守护人”谭军谈《国家宝藏》背后的故事

“身边的同事、学生都说我现在是‘网红’。”以国宝守护人的身份,谭军亮相了12月10日晚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国家宝藏》。提起自己已经“守护”了30余年国宝编钟,谭军却平淡地对本报记者说道,“长期都在做这个事情,所以没感觉有多伟大。做编钟相关的研究,是我从1985年进武汉音乐学院当学生开始,老师就带着我们到省博去上实践课,至今没有断过。现在回想起来,坚持下来还真是不容易。”

提出大团队参与录制

正合导演组心意

当记者拨通谭军的电话,身为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主任的他,言语中透着些许匆忙,“今天是我们系研究生毕业音乐会,我要去做评委主席。”尽管如此,一聊起编钟,谭军的话匣子还是一下被开启,洋洋洒洒和记者对话了近40分钟。

“当时接到央视的邀请,说实在的(感觉)蛮突然。我没把它(编钟研究)当做一个蛮大的事情来做,以为自己接到了诈骗电话。”谭军回忆道,“通过几次对话,发现他们聊的问题很专业,很多事情都是鲜为人知,觉得他们是做足了功课来‘骗’我。”

谭军透露道,央视的导演团队曾先后两次来汉进行前期拍摄,而之前的沟通更是经过上十次的通话和确认,“有一次微信视频,就聊了一个半小时”。而当去北京录制节目被提上日程,谭军仍半信半疑地提出要求想要试探对方,“我说编钟演奏一个人可不行,这是一种以编钟为中心,八音为基础,集歌乐舞之大成的演奏形式,我需要带二十四五个人去。”恰恰这份专业正中导演组心意,“对方表示‘太好了’,原话是‘不惜一切代价把节目做好’。”这才有了最终在节目里呈现的,让网友们纷纷为之“泪目”的,编钟古乐合奏《茉莉花》。

不把传统告诉孩子们

是做中国器乐教育者的失职

在节目中一显身手的“编钟的忘年交”——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因此被更多人知晓。这支于2000年,在谭军带领下成立的团体,如今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我们每两年就要举办一届编钟专场音乐会,搞表演的孩子能登上舞台,至少是他半辈子都值得回忆的事。”

1985年进入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谭军还是一名专业为笙演奏的大一新生,但“地处湖北的一个音乐学院,一定要有自己特有的东西。编钟这样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2400年前的器物放在我们身边,我们不去研究,谁去研究?”后来留校成为老师的谭军,在面对他的学生时,思考到“让学生们研究传统文化,还是需要有一个传统文化的抓手。带他们去看一下编钟,去演奏它,让他们感受,再回头来看传统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长一段时间,音乐史学书上对于中国调式的记载一直都是传统的五声调式,“直到编钟出土改变了这样的记录,编钟有着完善的12音体系。在两千多年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西方的音乐算到头不过就四五百年。”为人师,谭军处处想着的,都是如何将这些让自己感慨万千的发现,传承给自己的学生们。他向记者感慨道,“不把这些告诉孩子们,不让孩子们去体验,我觉得是我们做中国器乐教育的一种失职。”记者梅冬妮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