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2020年起,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对“周二之约”专栏进行了全面融媒升级,从热线,到网上,到“掌上”直播,再到百名法官入驻,每天轮值,一键答疑。形式、内容、服务上的不断变化,为的是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送法上门】
进社区,上演反诈情景剧
今年4月,武汉启动了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6月初,得知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办理了一起系列养老诈骗案后,“周二之约”专栏特邀承办法官姜树山及其团队做客直播间,以案件为蓝本,排演一出反诈情景剧,现身说法,揭露骗子丑恶嘴脸。
进校园,法官“悄悄话”教孩子自我保护
2021年5月25日,“周二之约”专栏举办了进校园专场,邀请72名来自武汉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长春街小学的师生一起到法院旁听庭审,并通过讲“悄悄话”的形式,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孔磊当面交流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进公园,对放生外来龟说“不”
2022年6月14日,结合世界环境保护日宣传,长江日报“周二之约”专栏走进金银湖湿地公园,举办“环保答疑”直播专场,请东西湖区人民法院法官刘小克现场解答群众关于环境保护与湿地保护的提问。
线上直播,掌上答疑,与线下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现场答疑相结合,送法上门,两年来,“周二之约”专栏为千万读者、网友解惑答疑、普及法律知识。
【关注热点】
巴厘龙虾打假“巴厘龙虾”
4月26日,江岸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叶云兰做客长江日报《周二之约》直播间,与读者、网友专题交流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时,分享了湖北十大知识产权案之一——巴厘龙虾打假“巴厘龙虾”案。
末位淘汰,企业被喊停
2022年8月23日上午,“周二之约”直播专栏走进江夏区庙山产业园,邀请江夏区人民法院法官李香玲以案释法,线上线下为园区企业及网友解答如何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其中,被末位淘汰的彭先生依法维权获得赔偿的案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打印遗嘱,民法典前后不一样
2021年6月15日,“周二之约”专栏邀请时任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夏丽华以案释法,对民法典前后相关法规的变化进行了解读。其中一起遗嘱案件的判决,令大家受益颇深。老王瘫痪在床多年,在邻居的帮助下写了一份遗嘱并打印,老王签字后,作为见证人的两名邻居也在老王的遗嘱上签了字。老王去世,小儿子声称打印的遗嘱无效,闹到法院。当年,民法典实施,更新了相关规定,法院依此认定该遗嘱合法有效。
据统计,在“周二之约”直播答疑中,大多是婚姻家庭、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等事情不大、但群众关心的“小事”,对此,专栏轮值法官认真解答,力求权威、准确,让群众满意。
【化解矛盾】
一个电话,法官为叶奶奶义务服务8年
“杨庭长,你好,吴步华的案子在等待开庭判决。谢谢你了!”2月20日中午,在外办事的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杨莉收到辖区居民叶奶奶发来的微信。
叶奶奶名叫叶秀文,79岁,8年前通过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周二之约”专栏热线结识了杨莉。
此后,无论是自己还是周围亲友、邻居遇到难题,叶奶奶都会先找杨莉问问依法该怎么办。8年来,叶奶奶先后找杨莉咨询各类法律问题近百次,涉及20多起案件与纠纷。
在做客“周二之约”的法官中,像杨莉这样主动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官还有很多。
一次直播,院长出马解决执行难
2021年3月30日上午,看到时任东湖高新区法院院长俞薇做客“周二之约”的预告后,四川网友王先生早早进入直播间,请院长帮他解决官司执行难题。
近两年来,多名读者和网友通过“周二之约”专栏,解决了自己遇到的执行难问题。
从本期开始,“周二之约”专栏请来百名法官入驻,轮流值班,每天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大家有问题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找到答案,一是进栏查阅往期相关案例、问答,找出正确答案;二是进专栏点击当月轮值法官直接提问,由法官一对一解答。
记者陈勇通讯员涂莉李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