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君(识局智库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文章题目:【读者来信】没有必要回一次老家就将家乡批判得一无是处
版权所有人:风君
授权情况:投稿识局,并授权识局发表
是否允许转载:需要获得作者授权,请联系作者自己的微信公共账号minguof
前言:
针对此前的一系列农村文章,作者做的不是反思,而是从农村的变化来入手,其认为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这种变化带来了很多商机,比如用实际行动改变农村等。本质上讲,识局君认为前几篇文章和今天的文章其实都是殊途同归,都是关心农村发展,所以并无实质性的分歧。
正文:
最近看了不少回乡的文章,基本上只是些个人感受而已,局部真实并非整体真实。我很反感回次故乡就批判得一塌糊涂的做法,下面谈点自己的看法。
今年回老家过年,第一次开车。我在11年前有车了,但一直没有开车回过老家,怕得就是开车辛苦,从上海开车到江西故乡单程1000公里,尽管全程高速,但路上至少需要12个小时。
今年之所以开车回家,是因为岳父大人想一起过去我老家过年,一家5口人,火车卧铺压根没指望了,干脆没有去抢票。坐飞机又麻烦,尽管故乡就有机场,但航班在早上9点多钟,时间和费用的经济性都差,为此今年决定开车回家了。
回故乡的路很顺,天气好,不堵车,12个小时便到了。回到老家后,村里停了很多车。我们是个大村,全村500来户,3000来人,是个大家族。从车牌来看,大部分是广东的车,以深圳和东莞的车牌居多,车型以现代、比亚迪等中低端车为主,好车很少。
我的7个堂弟分别在广东惠州、深圳以及老家县城打工,他们回家要么自己开车要么搭车回家。前些年条件差,往返需要坐火车或者汽车,火车上挤得连转个身的窘迫刻骨铭心,而大巴又频频出事,害怕坐。所以一旦盖好了楼房,买车就马上成为第二个选择。这个消费观点和城市里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很讨厌将春节开车回农村老家的行为单纯看成炫耀,炫耀因素不能100%排除,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春运坐车实在太困难和麻烦。春节一般需要全家回来,东西又多,坐火车累死,坐大巴怕死,所以堂弟们现在回家基本上放弃了公共交通。
回到故乡后,我几次去了村小学。小学里的环境真是很不错,每个教室里都有投影仪,设备很好的。但问题是学生越来越少,全校学生只有120来个人,平均一个年级只有20多个人。学生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计划生育导致小孩数量急剧减少,二是选择去县城以及广东等教育资源更好的地方读书。
现在农村的教育出现一个悖论。前些年族人吃过文化不高的亏,有切肤之痛,希望下代要多读点书。但现在考上大学不一定有公职,工作后收入也不一定会比打工高,为此普遍出现了厌学风,学生多在初中毕业或者读完高一高二就退学打工去了。
对这种厌学风,将板子一味打到农民身上不合理的,教育部需要反思这个问题。为何现在的教育会让学生感到无用。城市家境好的会选择出国留学,这也是对现有教育制度的用脚投票,这跟农村孩子退学是同一个道理。城市出国留学重视教育,但不能以此批评农村不重视教育。
教育在农村来说,历来是个大事。在1905年科举制度未废除之前,政府通过科举考试将农村的精英选拔出,这个时候是农村为政府承担教育的功能。而在科举考试废除后,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的完成需要在城市完成,这个时候农村反成为教育的荒地,需要教育反哺农村。
现在教育的窘境和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教育兴起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有点像。百年前的新式教育兴起,但这种教育是以西方经济发展作为基础,而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毕业生比较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毕业生则不得不回到故乡,很多会选择办学。在他们的熏陶之下,必然会培养出更多反社会的学生出来。这也是21世纪初中国农村会有如此大的巨变根源所在。
现在教育的问题会在农村出身,而又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学生体现最多。这些学生在城市生存碰到了房子、工作等生存现实问题,而在农村又得不到原有的尊重与羡慕,心理会比较容易失衡的,对农村现在的变化多持一种批判性的态度。
目前农村的变化更大程度上体现在多元化,出路的多元化、婚姻的多元化则表现得最为明显。原先农民子弟要有好的发展,只有入伍和上学两条路,而现在的选择非常多,目前村里最为富裕的不是在外务工,而是在老家承包山地,种植树木的一位族人。
虽然目前尚没有跨国婚姻,但跨省婚姻累见不鲜。6个堂弟媳中,其中有一位是河南人,也有一位堂妹远嫁到广西。跨省婚姻很有意思,这和农村传统的重视家境不一样。他们往往是在务工过程中相识相爱,更加重视两人的感情,女方对物质的要求普遍不高。
这些年感觉老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路修好了,祠堂却一个个荒废了。这个成为家族的大事,现在族人正在商量如何复建总宗祠。老人们也在努力凝聚族人,修建族谱盛行,宗祠越建越漂亮。
在深圳做了20来年家具活的堂弟,今年决定不出去了,就留在老家发展。叔叔在游说他一起在老家做装修,一天至少可以赚到200块,不会比在深圳低多少。
年初五回来的时候碰上麻烦了,路上大雨、打雷,车祸不断。早上6点钟出发,晚上11点半才到,路上17个小时。老婆说,下回打死也不肯开车回老家过年了。
我们的故乡在变,但并非是在沦陷。农村的大变动,必然会出现诸多的商业机会,用正能量和积极态度去看待,而没有必要去无病呻吟。有些已经在用自己努力改变故乡,帮助故乡重新发展,就如我朋友陈统奎,再造海南故乡,他们的做法是农村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