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欢声笑语中,而32岁的深圳企业家、光启科学董事局主席刘若鹏,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借光启控股的马丁飞行喷射包,叩开了澳洲资本市场的大门。
这是光启在半年内第二次触及资本市场,去年下半年以来,光启赴港上市、投资并购,显示出这家深圳创新公司的雄心。
在创新公司层出不穷的深圳,如光启这样将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的公司不胜枚举。
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深圳近年来创新成果将得以集中展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圳着力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经济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有一组数据,真实地反映出创新经济在深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014年,深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173.49亿元,增长11.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
3万科技企业成经济中坚力量
去年底,《福布斯》中文版第五年发布了“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排行榜,2014年深圳位居榜首。文章评价,深圳是自发性创新的代表。开放的经济格局以及市场经济先行一步,使得创新成为企业的内生动力,而不是政府的政绩行为。
这一评价无疑是中肯的。
一座城市企业的活力,决定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成色。目前深圳拥有的3万家科技型企业,已成为深圳创新的闪亮代名词。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有3家,超百亿元的17家,超十亿元的157家,超亿元的1203家。
依托科技创新,不少企业成长为全球竞争中的行业翘楚。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华大基因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小型无人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普联公司无线设备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甚至超过第2至第10名的总和。
2014年5月,深圳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以城市为单元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给深圳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4年底,全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742家。华为成为我国内地唯一入选的“全球百强创新机构”。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3年国际专利申请件数统计数据,有4家中国公司挤进PCT国际专利申请人的前50名,它们分别是中兴通讯、华为技术、华星光电、腾讯,无一例外,它们全部是深圳本土企业。
新兴产业扮演经济增长主角
世界的目光,也频繁地聚集到深圳的创新企业群体崛起上。
《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的2014“中美创新人物”专题,选出了中美各10位年度创新人物。在中国10人名单中,有5位创新人物来自深圳企业界,分别是华大基因总裁汪建、大疆创新科技创始人汪滔、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顺丰速运集团总裁王卫、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小龙。深圳企业家群,甚至成为了一种经济现象。
2014年末,《自然》杂志发表专题文章,高度评价深圳在科技创新中所取得的成绩。文章认为,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奇迹,这其中,深圳支持六大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研发和创新成为关键。
由于较早发力,提前规划,目前深圳已经尝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甜头。
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1.88万亿元,增加值达5645.33亿元,增长14.1%,约占全市GDP的35.3%。全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长8.7%,互联网产业增长15.3%,新能源产业增长9.0%,新材料产业增长10.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3.9%,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7.4%。
深圳据此进一步加快在战略谋划上的布局:去年底,在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等领域,深圳提出未来产业规划。上月底,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列为第五大未来产业,期望在智能制造领域培育出新的小巨人。
今年一月发布的《2014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深圳市机器人企业为237家,产业总产值480亿元,以此为依托,制造业高端化取得新的进展。据测算,2014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4.2%,在比重超过七成的情况下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创新载体成创新生态有力支撑
基础科研先天不足的深圳,如何让弹丸之地爆发出惊世的创新能量?创新生态的打造,是其中的一大奥秘。作为创新生态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市在创新载体上发力迅猛,最近4年,我市新增国家、省、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679家,目前,创新载体已累计达到1106家,这一数据超过了前30年总和。
创新载体加快了国家、省创新资源的聚集。依托各类创新载体,我市有383个项目承担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申请资金约35亿元,已核拨约15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8项,累计2002项;新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1项。去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640亿元以上,这一数据是2009年的2.3倍。
创新载体的带动,增强了城市的整体创新能力。在福布斯今年“2014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的评选中,新增加了国际专利申请量的考量。201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5.9%,达1.16万件,约占全国一半,连续十一年名列全国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6.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深圳再获4项中国专利金奖,约占全国的1/6。
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基础研究为引领、产业及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合作、民办官助为特色的创新载体体系。其中,以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体系,以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组成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成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构成了我市科技创新体系的三大支点。
深圳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最独特而稳固的优势是科技产业;能与世界级城市叫板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科技产业。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培育出华为、光启、三诺、大疆等一批世界级的科技企业,2013年高新技术产值达1.4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连续1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占国内申请总量的48.1%。2014年5月,深圳成为国内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明天,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将在深圳召开,记者提前深入园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挖掘深圳创新典范的故事,探索科技创新的经验。
足迹1
华为
创新经验:每年拿出超过10%的收入用于研发
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凭借着持续创新,华为连续8年荣获国家科技奖。华为每年拿出超过10%的收入用于研发,在全球设立了16个研究中心,研发人员约7.6万名,占员工总数的45%,成为我国内地唯一入选的“全球百强创新机构”。专利保护上,申请国内专利48719件,外国专利23197件,累计专利授权38825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足迹2
天安云谷
创新经验:智慧园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天安云谷是深圳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不仅仅是建筑空间的更新,更是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内涵的重塑和城市运营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园区项目构建了八大服务体系:战略协作、创新驱动、人才关爱、企业配套、拎包入住、30采供、融资租赁和孵化器服务体系等,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创新孵化方面,园区通过组织开展系列创业大赛,联合知名创投机构,合作建立“极创空间”新型孵化器。
足迹3
光启
创新经验:注重源头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迈进
一束光,射向连接音箱的光子信号接收器,就能听到美妙的音乐;一束光,扫描光子防伪标签,即可验证产品真伪……这不是魔术,而是深圳光启创新技术公司的光子新技术,利用一束光,即可改变生活。
在国际前沿科技领域,光启注重源头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迈进,建设了一系列源头创新和产业化平台,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超材料技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和在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0余家。
足迹4
三诺集团
创新经验:“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双引擎
三诺集团产业涵盖影音娱乐、信息科技和智慧家庭三大领域,其打造的“为未来而来”的智慧生活创想馆,是全国首家具有高科技和创意体验的公益性展馆。馆内的“创客中心”搭建了创客们创意孵化落地的平台。“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三诺集团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双引擎。
足迹5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创新经验:市校合作建立“四位一体”的孵化器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深圳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与清华大学共建的以集成创新为特征的“科技+产业+资本+培训”四位一体的孵化器,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已累计孵化企业1508家,推动18家企业上市。
足迹6
大疆科技
创新经验: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全民创新活力
2月7日,汪峰将戒指放在白色飞行器航模上,伴随着浪漫的音乐缓缓飞向章子怡。这独具创意的求婚方式,让这款白色的飞行器成为网友议论的热点。这款飞行器正是由深企――大疆科技研制。
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激发了全民创新活力。记者了解到,公司从创立之初即注重原始创新,从国内外引进了顶尖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改进产品体验,组建的创新研发实验室已经储备了未来2~3年的最新科技。正是对产品品质的持续改进,使小型多旋翼飞行器投放市场后,轻松占领全球50%的市场份额。
足迹7
柴火空间
创新经验:通过开放式创客载体孵化企业
柴火创客空间,即柴火创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首批成立的创客空间。旨在为创新制作者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促进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除提供基本的原型开发设备,组织创客聚会和各种级别的工作坊以外,还建立社区人才库,让广大创客快速募集人才、组建创业团队。
创建人潘昊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企业家”,并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
柴火创客空间主要通过创客会员、创客活动分享会、制汇节、网络等渠道组织广大创客。每年举办超过70期不同类型的活动分享会,50场工作坊,注册会员超过1000人,活动人流总数超过1万人,超过50家国内外媒体进行过报道。柴火创客空间拥有20多个国内外创客的最新产品展示区,通过这一开放式创客载体,已完成孵化企业3家,在孵企业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