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市民都不知道,静安寺地铁站下方有个“Inshop聚集地”。不少沪上知名服饰设计师正是看中了它的“气质”,在街区里开了独立小店。除此之外,街区里还有不少“轻致”的小店,《外滩画报》记者实地逛街,精挑8家富有生活创意的小店,推荐给各位读者。
文 | 蔡琼娇
摄影 | 蔡琼娇、黄子桐(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个叫“Inshop聚集地”的步行街,静静地躺在上海静安寺地铁站的负一层。
每天匆忙来往乘坐七号线和二号线的市民中,知道它的很少,过而不入的却很多。
地铁7号线静安寺站的负一层,有四个出入口。从6/10号口进入,你能看到Inshop聚集地的“大招牌”,这里就是它的正门。整个聚集地的空间采用“井”字形设计,客人可以随意穿梭。
从正门进入,就是聚集地A区和E区,有不少独立设计师的服饰店,无论是服装还是店装,都极具特色;从地铁站的8/9号口路过,能看到聚集地的后门,进入即可看到C区“美空间”(花店、美甲、发型屋等)和D区“乐活街”(轻食与生活类店铺)。
聚集地的街区,灯光很足,人却很少,显得安静,让人觉得有些高冷。不少沪上知名的服饰设计师正是看中了它的“气质”,在街区里开了独立小店,例如熙素、ONE BY ONE STUDIO、PRESENT LIU2等。而除此之外,街区里还有不少“轻致”的小店,《外滩画报》记者实地逛街,精挑8家富有生活创意的小店,推荐给各位读者。
Ch?dr?n 秋种 & 秋种合作社 & 秋食
▲ 第一次见到店主Julie的时候,她正盘腿坐在秋种合作社的木榻上,下来的时候腿麻了很久,缓了一会儿才开始聊她的小店们
秋种、秋种合作社、秋食,这三间铺子是一家子。不知道的人,逛多了也能窥见端倪,只差有人点破。
Inshop聚集地唯一显眼的地方被秋种占据着。秋种的一面墙被设计成敞亮的玻璃橱窗,对着静安寺地铁站10号口,6号口。一排手工制作的布娃娃端坐在橱窗里,每日迎来送往密集的人流。
这些布娃娃都是店主Julie的心爱之物:“设计师很爱她们,给这些娃娃用的衣服布料都是最好的,成人穿什么,她们就穿什么。”Julie抱出橱窗里的一只娃娃说:“她脸上用的腮红是Dior的。”指着另外一个靠在墙上穿黄色毛衣的娃娃:“店里的人也很爱她们,她身上的衣服还是我亲戚织的。”
▲ 秋种就像一个“小博物馆”,植物、摆件、服装、配饰,应有尽有
进了店,就能看见蓄养着植物的,经过园艺师精心设计的玻璃罐和玻璃柜。“有人说店铺里不适合养植物,可我偏不,我就要地下室的店里养植物,而且就是养活了!”秋种这个铺子,并不是一次动工就完成,一次采购就填满的,而是慢慢养成的,像是店门处养植物的景观器皿一样,一点点被店主、设计师、店员“养”起来。
店里物品很杂,客人报不出所有东西的品牌,但风格却很和谐。店主说,这里像是展示设计师作品的“博物馆”,大到家具、衣物,小到饰品、摆件,有些东西你在别的店买得到,有些东西只在她这儿有。
花店?衣服店?饰品店?又或者说是“杂物”店?秋种的熟客们很难找出能够定性的词套在这家店上。“我不介意客人们怎么称呼我的店,即使记不住店名,他们只要找印象深刻的叫就行。”Julie喜欢“反其道而行”,她没有刻意地为自己的店定调和“正名”,她相信的是“店似主人形”。
继续在聚集地理游逛,你也许能找到藏在几角旮旯里Julie的另两家小店。
▲ 秋种合作社店铺的茶器、木质摆件很醒目,颇有禅意
名叫“秋种合作社”的小铺里,也放着不少衣服和饰品,但主要是展示器物的。一格一格分割的柜子里、木质的桌台上都放满了长相古朴奇怪的茶器。喜欢的人就喜欢,不喜欢的人也不勉强他们带走,“我绝对不用积分打折留住客人,买东西靠的是眼缘。”Julie对自己店里设计的质量很有信心。
秋种合作社的斜对面就是秋食,是聚集地里为数不多的小食店。网上的寻吃达人们都觉得秋食藏得很深,可想而知,这家店并没有聚集很多人气。飘着幽远气息的老家具、低调而有质感的的粗陶茶器,颇有禅意。店里的糕点不多且都是限量的,因为糕点师一天能手工制作的量实在不多。
▲ 瑜伽回甘茶和女王英式挞
试了店里的女王英式挞,中间是奶油和鸡蛋,上面是一层肉蔻粉,飘着点到为止的香气。据说,做这个甜点的糕点师毕业于法国蓝带厨艺学院。配糕点的是瑜伽回甘茶,是一款花草茶,茶的香气里有很浓郁的印度香料味,回味很浓厚。听店主说,这款茶的主料是印度的圣罗勒,产量很小,能喝到极为难得。
Julie的三家店,东西种类繁多,初进店时,客人也许会茫然和无所适从,但是看着逛着,一不小心就能偶遇意料之外的小惊喜,这会让客人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
Ch?dr?n 秋种:上海静安寺常德路1号聚集地广场B1 A01
秋种合作社:上海静安寺常德路1号聚集地广场B1 E12
秋食:上海静安寺常德路1号聚集地广场B1 D01
KRAKEN
KRAKEN是一个空间很小的时尚男包店,一面实体墙,三面玻璃墙,也在聚集地小街的交叉口。客人从小店经过,时常能看到一位气质较好的老阿姨坐在柜台里。时尚男包加老阿姨,略显诡异的搭配,让人很是好奇。
老阿姨自然不是店主,她是店主请来照看店铺的,店主Larry说:“请过年轻的女生、男生,但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男性顾客买包的需求,反而是这样的阿姨做得比较好。”
聚集地的这家店是店主开的第一家实体店,店里每一处设计都有他的参与。靠门处的柜子,木料是来自民国时期,是店主去旧家具市场淘来重组起来的:“柜子两块长木是民国老门上拆下来的,柜子的隔板是以前的门槛。”
▲ 店里最有“历史”的立柜
店里唯一的实墙,不足3米宽,由铁皮、水泥、砖块拼接而成,显现出三种质感,店主对这面墙赞不绝口:“铁皮是找地方特地拼起来的,还在上面固定了具有老式工厂感觉的台灯,体现的是一种工业化的设计感。”店主说,这家店最漂亮的时候是,晚上聚集地道儿上的灯都关掉的时候。店外顶部的天花板整齐地装着白色光源的大灯,光很亮,常常晃在KRAKEN小店的玻璃外墙上。
“其实店里的装修都是搭配我们的产品来做的,我们包包是美式复古风格。”店里售卖的包,男包为主,也有不少中性风的女包。这些包来自于店主很多批次的设计,每批设计的主题都有不同。帆布、皮革、呢料等质地的物料,两两不同组合的搭配,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店主还会不定期地组织皮具制作沙龙,让爱好皮具的朋友们聚在一块儿学做皮质的物件。
▲ 墙上的半面铁皮是店主费力淘回来,并请人焊接而成
KRAKEN:上海静安寺常德路1号聚集地广场B1 B08
GOGO & MASUZ
路过一家暗色系小店时,橱窗里几双折成诡异弧度的鞋子很抢眼。抬头一看,店名叫“GoGo Flat”,很陌生。进店之后询问店里的人,才知道这是一家韩国设计品牌的直营店,才刚进入中国,没什么知名度。
店里主要有两个韩国牌子的鞋,都有些特别之处。橱窗里能够弯折甚至对折的鞋子是GOGO Flat的一款折叠式平底鞋。这款鞋能对折放进女士包包里,可以作为出门换穿的便鞋备用。店里的另一个牌子的鞋子走得是高端可定制的路线,所有的鞋都配有专利设计的可拆卸的鞋饰。
▲ 饰品柜里,放着布艺鞋花和金属鞋饰
店的中央有一个很显眼的饰品柜,柜子上摆满俏皮风格的布艺鞋花,柜子里摆着简洁大气的金属系的鞋面饰品。“店里的大部分鞋子,都是可以替换鞋花、鞋面饰品的,一双鞋子可以搭配出不同的风格。”小店的主理人亲自演示了更换鞋花的整个过程。
主理人是个在中国混迹很久的韩国姑娘Red,中文吐字清晰:“我最喜欢的是这款豹纹的折叠鞋,出门工作高跟鞋穿累了的时候,我就从包里掏出它换上,然后再把高跟鞋丢进配送的袋子里。”主理人对搭配也很有心得:“女白领工作时会选择穿简约大气配色的衣物,但每个人周身起码应该有一个亮点,我会更喜欢穿一双出挑的鞋子,吸引众人的目光。”
店里还有一款应季的小单品――暖手宝,有50多种形状,面包、蛋糕、动物,各种都有。暖手宝的材料全是天然物质,添加精油,冬日暖手的同时,还能凝神静气。
▲ 店里最有特色的折叠鞋也可替换鞋花,改变样式
GOGO&MASUZ:上海静安寺常德路1号聚集地广场B1 A32
CCRET 巧之密语
▲ 男店主一遍遍摆放柜面上的零食袋,他对细节很注重
Inshop 聚集地最“深层”的区域,时常见不得几个人,中庭转角的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甜品小铺,更是容易被人一略而过。而今天的这间小店显然不同,放满巧克力和马卡龙的玻璃柜台后站着一位需要仰视的法国男人,意外留住了过客的脚步。店员说,他是老板,偶尔会来巡店。
“我不是老板,我老婆才是,你知道的,家里的女人最大。”这个法国男人耸耸肩,用一口“音准”参差的中文说出上面那句话。我被他的幽默感折服了,决心探探这家巧克力店,看它是否也跟这位店主一样的有意思。
“CCRET”是这家小店的名字,发音同“secret”,中文即“巧之密语”,店主夫妻想通过这家小店向客人讲述许多巧克力的秘事,用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店名旁边的一排法语“de France”,它代表则是这些巧克力和马卡龙是来自法国的纯手工品牌。
“其实在上海,做外国纯手工巧克力马卡龙的店不多,即使有,也贵的让人难以接受。”男店主的中文口语十分勉强,因此大部分问话都由他的妻子解答。
店主夫妻极爱吃巧克力以及其他甜食,又因为很多机缘,就在上海开了这家巧克力店。“我们家的所有甜品都是在法国制作完成,空运到上海的,而我们的马卡龙都是由法国着名的马卡龙匠人Yannick Lefort亲手制作完成的。”谈起他们店里的甜品,他们是一脸“献宝”的表情。
▲ 店里的冷藏柜里放着形状、色泽、口感都不相同的巧克力
柜面上摆放的巧克力和马卡龙外观略显朴素,每款巧克力的形状大致相似,又因为是“纯手工”的,每一颗都有着细微的不同。除此之外,柜台上还放着许多“小零食”,点缀着果脯、果仁的巧克力,“呵?呵?”会让人咀嚼上瘾;许多看着不起眼的小块巧克力也藏着独特“夹心”,一层黑巧克力加一层松露榛果的皮埃蒙特(巧克力名),据说是法国巴黎巧克力沙龙展的第一名,一口咬下,有三层滋味在口中。
店内的小冰箱里藏了不少私货,暂时只给店主和好友解馋。有一款色彩跳跃的巧克力糖丸也是非卖品之一,是巧克力糖衣裹着白兰地、伏特加等烈酒的独特搭配,女店主十分爱吃,而我只试了一次,也被它的口感惊艳。咬下的瞬间,烈酒溢出,一瞬间的辛辣过后,巧克力的甜味便冲淡了酒味,当糖丸滑入口腔,酒的后劲又再次袭来,冲散了残留甜腻。
在巧之密语的小店里,“巧克力”三个字是广义的,它不再只是黑黑丑丑的,它可以和果脯、果仁、酥皮搭配做成各种零食,也可以被重新塑造成冰淇淋、蛋糕、糖丸等甜点。来Inshop逛街的人,不妨多往里面蹿蹿,也许也能在这家小店里收获嘴馋之物。
CCRET 巧之密语:上海静安寺常德路1号聚集地广场B1 D23
IN TIME 花时
▲ 店主Titi现场设计永生花的花盒
旧式紫色木框玻璃门,带着梦幻的色彩,聚集地深处的中庭藏着的一家小洋房式的花房――花时。说是花房,花时并不卖鲜花,却展卖一些创意设计的永生花、饰品,并做一些时尚有格调的典礼策划。店主给它的定位是生活馆,倒也十分贴切。
之前逛过不少花店,主营永生花的也不在少数,花时给人的感觉是意料之外的“新”。花时的玻璃房里,摆放着不少永生花盒,单只、抱团的都有,这并不稀奇,但不少衬着永生花的摆件却让人眼前一亮。叫“嫁衣”的摆件,其实是饰品架,“其实这个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名字‘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个求爱必备单品。”店主指着放在柜子里的永生花创意设计,一个个解释。
▲ 用永生花做的画,画中跳舞女孩的裙子是一整朵永生花
“花艺花道,我们远远比不上很多日本的正宗花店,但一些日本的花艺师却对我们店的永生花创意产品赞不绝口。”店里最受欢迎的是用永生花做的画,有些是店里设计制作的,有些是客人画了动手做的,各种形制的都有。
花时是一群爱花,爱浪漫的白领小伙伴一起忙活出来的店。他们会做许多体验式的活动,例如“一日店长”,他们让爱花人凑到店里,体验真正的花店主人生活。“我们的梦想很简单很快乐,不仅要每天谈情说爱劈情操,还要养家糊口成就事业,所以我们也很希望更多和我们一样的人能到我们店里来。”店长分享了一些“一日店长”活动的趣事。
花房的另一边放着许多悬挂饰品的画框,“这些首饰都是可以租借的,我们这儿也提供沪上极少的首饰租赁服务。”这项服务给花房带来了不少人气,周围有许多白领都会在这儿办卡,租各种首饰。
INTIME 花时:上海静安寺常德路1号聚集地广场B1 B16
ECOSHOP 森态坊
左右的店铺还没正式入驻, ECO SHOP孤零零地开着。门里,最显眼处的柜子和桌子用麻布包裹着,方形手工皂、圆形手工皂、精油、蜡烛按品类,一堆一堆晾放着。
小店的原始装修简单到四个字就能概括:啥也没有。墙体、地板都还是水泥毛胚,没有加工,只有写着店内销售物品的白字,用手一抹,能擦掉,不是什么化学颜料,只是粉笔。后期的精细装修也很简单,只是定做了两张原木的桌子和几个置物架。
▲ 各种配方的精油皂堆放在桌上的麻布上
小店主营一些手工制造的洗护用品,整体来说,量不多,且有些品类是季节性产品,如腊梅手工皂。店里类型最丰富的就是手工的精油皂,除了常见的薰衣草、玫瑰柠檬草的以外,还有蜂蜜燕麦、甜橙等特殊分类。手工切的方皂、手揉的圆皂,因为纯手工制作的关系,重量和形状都有可能存在误差。
ECO SHOP的店主是个不多话的男生,他和我的谈话在“问一句答一句”的状态下进行着:“ECO SHOP是手工坊,我们的一些产品的包装在大家眼里会显得有些糙,但这是我们的理念,就是不想过度包装,只想体现产品的本身。”
▲ 店里的水泥墙配上粉笔字,干净到“简陋”
小店里最合我眼缘的是一款附加商品,植物油蜡烛,它们堆放在墙上的置物架正中央。植物油蜡烛的放置器皿有好几种,水墨陶瓷茶罐、磨砂玻璃杯、咖啡杯,让人有冲动抱着回家养情调。
谈话的最后,店主附带地说了一句:“太宣传的,你也不用写,我们的店回头客多。”手工皂、精油等洗护用品是极其个人化的东西,这儿就不多做推荐,感兴趣的读者可到现场试用,觉得靠谱再买。
ECOSHOP 森态坊:上海静安寺常德路1号聚集地广场B1 C11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