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6 大顶尖影评人的 2014 专业片单
2015-02-28 16:38:44 来源:外滩画报

美国 6 大顶尖影评人的 2014 专业片单

原创 2015-02-27 韩见 外滩画报 外滩画报
外滩画报 \

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新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假如他帮助人们了解到的东西,比他自己看到的还要多,那就是称职的影评人;假如他能以对电影的认识、感觉、热爱来激励人们,使他们去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并期待被感动,那则是了不起的影评人。《外滩画报》独家专访了美国 6 大顶尖影评人,让我们一睹他们的心水片单与专业风采。


| 韩见 施瑜 朱靓艳 万淼(实习生)

编辑 | 程晓筠 Agnes



大卫?波德维尔

最优秀的影评人存在于过去


对于资深影迷而言,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评论绝对是必备读物 。虽然他认为如巴赞那样的“最优秀的影评人存在于过去”,但他将自己的个人网站和电影博客经营得风生水起,无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优秀的影评人之一


B = 《外滩画报》
D =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


B:你怎么看新媒体对电影评论产生的影响? 在你看来,电影评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D:我认为新媒体改变了电影评论的速度和风格。人们都期待影评人能更快速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令他们对电影的思考时间越来越少。现在仍有不少优秀的影评人,但我认为最优秀的影评人,如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还是存在于过去。


B:作为电影理论家,你研究了很多好莱坞电影的叙事风格。你怎么看好莱坞电影近年风格的变化?


D:我认为大部分好莱坞电影还是在很多方面都遵循了经典的好莱坞叙事传统。最大的改变是在他们青睐的风格上,比如科幻、魔幻题材电影的增加。确实,西部片和个人戏剧类的电影数量在减少。


B:你心目中 2014 年十佳影片有哪些?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D:我没有给出十大最佳影片的名单,我会说去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是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再见语言》(Adieu Au Langage)和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 《布达佩斯大饭店》(Grand Budapest Hotel)。


B:曾经有一段时期,大概在 1950-60 年代和 80 年代,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有着相似的审美,是奥斯卡的风向标。但现在,影评对奥斯卡的影响是不是越来越小了?


D:我觉得影评人还是会对其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他们表扬一部电影,那么更多的奥斯卡评委会听说,这样也许就能让这部电影在颁奖季获得更多的关注。像《少年时代》(Boyhood)和其他电影就是这样的例子。


B:你最喜欢的电影导演是哪位?最喜欢的影评人是哪位?


D: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是小津安二郎。虽然我读到很多优秀的影评,但我没有特别喜欢的影评人。


大卫?波德维尔的2014年片单


《再见语言》

《布达佩斯大饭店》



《再见语言》



乔纳森?罗森鲍姆

感谢新媒体,影评的黄金时代又来了


现年 71 岁的乔纳森?罗森鲍姆在《芝加哥读者报》担任影评人长达 20 年之久,他乐于在电影批评中涉及文化、社会政治和历史议题,而不仅仅讨论电影本身。他对奥斯卡毫不关心,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广告形式”


B = 《外滩画报》
R = 乔纳森?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


B:你曾在法国工作过,法国的电影和影评界有什么不同?


R:两者有相当大的不同。法国人热爱艺术、支持艺术,政府给予很多补助。美国倾向于不信任、不喜欢艺术,政府投入到军乐队的预算甚至超过其他所有艺术的总和。


B:你最满意或影响力最大的影评是关于什么的?


R:最有影响力的可能是关于美国电影协会评出的百部最伟大的美国电影的,在文章中我提供了一份我自己的百佳榜单。我最满意的长影评可能是针对《绅士爱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葛楚》(Gertrud)、《几度春风几度霜》(Mélo)和《玩乐时间》(Play Time)的。


B:你觉得新媒体对电影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影评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R:对我来说,黄金时代又到来了,多亏了新媒体――现在的影评不仅仅包括对电影的评论,也包括常常被忽略的影像作品(视频)的评论。


B:2014 年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你对即将揭晓的奥斯卡奖有自己的预测吗?


R: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我对竞技不感兴趣,奥斯卡就是一场运动会或者竞选活动,而不是艺术活动。


过去一年中我最喜欢的电影包括《马钱》(Horse Money)、3D 电影《再见语言》、《第四公民》、《洛克》和哈萨克斯坦导演 Adilkhan Yerzhanov 的《拥有者》(The Owners)。可能我应该加上费穆的《小城之春》,这部电影我看过很多遍,但版本很糟糕。我听说英国电影协会很快就将推出一个新的 DVD 修复版,这可能是第一个画质可以接受的英文字幕版。


乔纳森?罗森鲍姆的2014年片单


《再见语言》

《第四公民》

《第五等级》

《洛克》

《郊游》

《雪国列车》

《少年时代》

《文字与图像》

《布达佩斯大饭店》

《色衰应召男》

《拥有者》

《马钱》


《马钱》



大卫?汤姆森

影评应该是看完电影后再阅读


在《新共和》影评人大卫?汤姆森看来,现在的影评已沦为“导购指南”,而影评其实应该是看完电影后再阅读。汤姆森的文字简练又任性,诸如《星际穿越就是三个小时的娱乐灾难》这样的标题党,而他的着作《电影传记字典》一直是热卖书籍


B = 《外滩画报》
T = 大卫?汤姆森(David Thomson)


B:有没有觉得如今影评人对奥斯卡奖的影响越来越小了?


T:其实我很讨厌奥斯卡,奥斯卡变得越来越庸俗了,而且整个评奖过程非常愚蠢。如果回顾奥斯卡奖的历史,你会发现历届奥斯卡犯了太多可怕的错误,很多优秀的电影非但没获奖,甚至提名都没有拿到过。今年呢,我欣赏的电影一部都没有拿到提名,被提名的大多是很一般的电影。


B:今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几部作品,你认为怎么样?看好哪部呢?


T:我才不在乎呢,我真的觉得它们都很普通。非要选的话,那应该是《少年时代》(Boyhood)或《鸟人》(Birdman)或《美国狙击手》(American Sniper)。如果我参与投票,我会投《美国狙击手》。虽然里面有些东西我也不是很欣赏,但拍得不错,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是美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还是有点思想内涵的。


B:那你心目中 2014 年的十佳电影又是哪些呢?


T:我可能列不出十部,其中应该有《洛克》(Locke)、《修女伊达》(Ida)、《移民》(The Immigrant)。还有一部低成本电影叫《独自夜归的女孩》(A Girl Walks Home Alone at Night),是伊朗裔美国导演安娜?莉莉?艾米普尔(Ana Lily Amirpour)执导的。


B:怎么看待其他电影节呢?


T:之前我一直参加戛纳电影节,还蛮喜欢那里的气氛的。戛纳的评委也不错,他们会认真地看片。我最喜欢的是特柳赖德电影节(The Telluride Film Festival,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圣米格尔县的特柳赖德镇举办,不设竞赛单元,只有主展映单元,要求入围影片必须从未在北美公开放映过)。那是个美丽的山城,电影节也很有趣,你去之前都不知道他们会放什么片子,所以充满了惊喜。


大卫?汤姆森的2014年片单


《洛克》

《修女伊达》

《移民》

《独自夜归的女孩》


《独自夜归的女孩》



肯尼斯?图兰

影评对奥斯卡并没有影响


《洛杉矶时报》影评人肯尼斯?图兰是一位身兼多职的影评人。虽然有不少人曾将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视为奥斯卡的风向标,但在他看来,它们只是代表了两个不同组织的选择,不存在谁受谁的影响


B = 《外滩画报》

K = 肯尼斯?图兰(Kenneth Turan)


B:看到你在《洛杉矶时报》列的 2014 年最佳影片。你是依据什么标准来评定的,对你来说,衡量这些影片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K:我一直在寻找的是那些把他们计划要做的事情做得很成功的影片,那些在特定的类型电影里做得最好的范例。就像我把《银河护卫队》放到了 2014 年最佳影片名单里,尽管它不是很有口碑的佳作,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它的目标――令人兴奋、愉快。


B:去年有没有哪一部影片是你觉得很好,却没有被奥斯卡提名的?


K:我觉得迈克?李的《特纳先生》(Mr. Turner)应该得到最佳影片的提名,该片中表现亮眼的蒂莫西?斯波(Timothy Spall)应该被提名最佳男主角。


B:你最喜欢的影评人是哪位?


K:我最喜欢的两位影评人是我年轻时活跃的大名鼎鼎的安德鲁?萨里斯(Andrew Sarris)和宝琳?凯尔(Pauline Kael)。最喜欢的评论家是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他写过很多文学、文化评论,但没有写影评。


肯尼斯?图兰的2014年片单


英语片

《美国狙击手》

《至暴之年》

《明日边缘》

《银河护卫队》

《模仿游戏》

《万物理论》

《狐狸猎手》

《布达佩斯大饭店》

《星际穿越》

《洛克》

《特纳先生》


非英语片

《孩童姿势》(罗马尼亚)

《不可抗力》(瑞典)

《如父如子》(日本)

《修女伊达》(波兰)

《午餐盒》(印度)


《如父如子》



安德鲁?奥海尔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安德鲁?奥海尔是美国最多产的影评人之一,他平均一周要看 7 部电影,写3篇长影评和一两篇短影评。在他看来,如今的影评更商业化,更倾向于以热情为出发点,而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对影评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


B = 《外滩画报》
O = 安德鲁?奥海尔(Andrew O'Hehir)


B:你同时给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等报纸供稿,他们要求什么样的文章?你觉得英国与美国的影评文化有什么不同吗?


O:我给其他媒体写的大多数文章都不是影评,不过大体上我觉得你提到的报纸还是在努力吸引大量主流受众,但是《沙龙》的读者定位要明确得多:我们的读者基本上住在沿海大城市、受教育程度高、还算富裕,几乎都是奥巴马和民主党的支持者,等等。美国和英国影评的差别显然是存在的,虽然比以往小多了。刻板印象是英国读者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更高,但我觉得那体现了非常复杂的社会差异,而且也不是永远正确。


B:你觉得新媒体对电影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影评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O:我前面可能已经回答了: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对影评产生了正面和负面影响。对你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影评再也不可能在美国文化之中占据曾经那样的重要位置了,不用说今天也再没有伟大的作家和思考者参与其中了。


B:我看过的第一部在中国上映的美国大片是《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印象中自那之后,美国大片开始占领全世界的银幕,大片是不是阻碍了我们对美国电影多样性的了解?


O:这是很明显的,只是影院老板不认为那是个问题而已。对全世界大多数人来说,去电影院都是为了大场面和纯粹的逃避现实的娱乐。因为国家之间奇怪的关系,好莱坞电影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出口商品,所以中国观众几乎没有办法看到真正多样的美国电影。当然大部分美国人也不知道这一点,因为美国独立影片的主要观众,除了纽约之外,基本上都来自西欧。


B:那你平时会为娱乐而去看大片吗?什么样的大片会让你想要评论?


O:我总是可以在大片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它们毕竟是重要的文化事件。但也不能说我总是乐在其中。我喜欢的大片有《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系列,以及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的《环太平洋》(Pacific Rim)对日本怪兽传统的更新。去年上映的重拍的《哥斯拉》(Godzilla)也出乎意料地好。


安德鲁?奥海尔的2014年片单


《少年时代》

《利维坦》

《性本恶》

《冬眠》

《送乡人》

《皮囊之下》

《雪国列车》

《布达佩斯大饭店》

《移民》

《独自夜归的女孩》

《地球两万天》


《性本恶》



乔?摩根斯顿

电影人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影评人


乔?摩根斯顿是幸运的,他见证了美国电影产业的起飞,穿越了影评人的黄金时代。他也是清醒的,在美国电影产业走向衰落时,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扶持优秀的独立电影人


B = 《外滩画报》

M = 乔?摩根斯顿(Joe Morgenstern)


B:你认为严肃的电影评论也可以兼顾娱乐性?


M:是的,我从来不觉得娱乐应该是愚蠢的东西,我觉得严肃的电影也可以有娱乐性,这不矛盾,影评也是如此。我写严肃的电影的影评时,会尽量提炼它的趣味性。当然,我指的娱乐性是那种能让大脑兴奋的刺激,一种情感上的回报,帮助我们拓宽对人类不同情感的认知敏感度,就像音乐剧给你大脑带来的新鲜感是一样的。


B:1950-60 年代,影评人圈子和奥斯卡金像奖几乎有着相似的品位。现在,影评人对于奥斯卡的影响力减弱了吧?


M: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我尽量解释吧。先说好莱坞大片,我们影评人对好莱坞大片的影响力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好莱坞的市场操作模式是固定的,它通过电视、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推广。我想,中国的大片应该也是如此。但独立电影呢,它们对我们影评人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我先让你猜,今年奥斯卡提名里有一部很出色的独立电影。


B:《少年时代》(Boyhood)?


M:对。如果没有影评人的推崇,它不可能成为一部被如此关注的电影,更不可能获得奥斯卡的提名。当然,这确实是一部很棒的影片,我想我的同行和我一样都被震撼到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影片中找到一些共鸣。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观众对我们的评论做出了积极的反应,观众一有反应,奥斯卡评委自然也会有反应。


B:你如何看待奥斯卡?


M:我认为它是一种疾病,不可治愈的病。很多电影公司在制作电影的时候就是冲着奥斯卡。每年都是这样,先是金球奖,然后奥斯卡奖,这个奖,那个奖活生生地把电影产业变成了赛马场。你要知道,奥斯卡已经彻底改变了电影产业的分配渠道。很多公司都把压轴大片放在奥斯卡之前的颁奖季推出,慢慢地本该安排在一年中其他时候上映的影片都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


于是,一年剩下的那几个月里就没什么东西可看。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我非常讨厌奥斯卡奖。不过,就目前来说,没人有改变这种状态的意向,我也非常失望。


B:你觉得影评人的责任是什么?


M:推广优秀的独立电影这点很重要。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华尔街日报》拥有百万订阅户,这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推广过《少年时代》,也推广过《洛克》(Locke),这几乎是单人秀,我觉得这部电影堪称史上最出色的表演――即便不是最出色的,也是最出色的之一。


我看了影片,就在我的专栏里呼吁观众去关注。我这么说,可能显得不太谦虚。如果没有像我一样的影评人去努力宣传,像《洛克》那样的电影可能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退一步说,我非常佩服《洛克》的制作者,他们对电影事业怀着深深的信仰,深信拍出来的电影总有人会欣赏,那我就去做那个会欣赏他们的人吧。我觉得这是影评人的责任,发现好东西,做出即时反应,进行推广。


乔?摩根斯顿的2014年片单


《两天一夜》

《狐狸猎手》

《特纳先生》

《利维坦》

《第四公民》


《两天一夜》



阅读全文,请购买631期《外滩画报》




购买方式:

1.在淘宝店铺搜索“外滩画报官方店”

2.回复“bm”获取订阅、购买本刊的四种具体方式

3.长按下图的二维码图片,自动识别并关注“外滩生活服务号”,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抵达购买页面。



买前注意事项:

1,在收到货款并确认订单后,我们将在 48 小时内安排发货。

2,商品收到后若无质量问题,不退不换。若收到后发现有质量问题,请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联系我们。


-THE END -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