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局特供】城市也是故乡:华子的大城市打拼史(王磊光博士新作,真心推荐)
2015-02-28 16:28:53 来源:识局

【识局特供】城市也是故乡:华子的大城市打拼史(王磊光博士新作,真心推荐)

2015-02-27 王磊光/华子 识局 识局
识局 \

zhijuzk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注:本文得到王磊光博士和“我们的城市”微信公号(ourcities2015)的特别授权,版权属于前两者。有需要转载,请联系王博士。本文的编者按系“我们的城市”所写。识局君觉得很贴切,因此未做大的修改。

编者按:今天推送磊光采写的一个进城青年的故事。当前的讨论,多是高学历知识青年返乡后,对今日乡村的审视和思考,情感和理性的交织和斗争。本篇提供的一个特别思路则是,一个来自乡村的普通大学生,他如何看待自己奋斗了多年的城市,如何将城市视为自己的故乡。人们常说“日久他乡是故乡”,但是,在这个故事中,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乡呢?


同时,在一系列讨论今日农村状况的返乡笔记推出后,也有读者指出,“故乡”并不是生长在农村的朋友们才有的体验。那些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城市、城镇上的人们,他们的“故乡”,在迅疾的城镇化过程中的变迁,又应该如何理解和分析?


希望这一轮讨论的目标,不只是抒发乡愁,而是能够初步形成对今天中国城乡结构的整体理解,从而把握我们每个人在此过程中的位置、价值和意义。



正文:


讲述:华子(化名)

采写:王磊光


华子是我的初中同学。那时候,我们乡分成上下两片,各有一所初中。我们学校属于上片,每个年级两个班,入学时,每个班有学生近七十人,但是一年后,就只剩四十多个。那些流失的学生,大多回家放牛种田去了,年纪格外大的,一回家就结了婚。――那时候,未成年人出去打工还没有形成潮流。等到上头下来检查义务教育的落实情况之时,学校又会派老师去把他们找回来凑人数。学生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好些老师也无心上课――记得当时我们的物理老师是师专毕业,本来在某高中工作,据说是得罪了领导,被下放到我们学校;他不情愿来,一学期就来一个月,一个月就上完一学期的课。等到我们要读初三,学校被撤并到了下片的初中。来自上片那两个班的学生,后来读高中的,好像就只有三个人,其中两个便是华子和我。华子的家境比我的好,但是我比华子刻苦得多,成绩也稍微好一些。2000年,我考上了师范学院,华子只考上专科。


许多年后,我和华子见面的地点,却是在上海。我们首先说起了母校。离开那里也有十七八年了吧,华子从来没有回去看过,而我,也仅仅只去看过一次。去看什么呢?早在多年前,那里就变成了养猪场。记得那一回,我爬上围墙,想重睹母校的容颜,除了这片土地还在,那口池塘还在,其它都已面目全非。就在养猪人的住所处,一条黑狗冲着我叫唤;紧接着另一条黑狗从门里边窜出,一声不吭地向我冲过来,那只叫唤的狗紧跟其后。我连忙跳下围墙,跨上摩托车,逃走了。


以下是华子的讲述:



你看,我住的这个地方是城边村,原住民都搬到城里去住了,坐着收租金。说难听点,这就是上海的贫民窟,住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来自我们L县的,可能有一百多人租住在这里。有的做保姆,有的当建筑工人,有的进工厂,有的在地铁站做保洁;也有很多人有一天没一天的,有事做的时候一天能挣到一百五到两百。农村人只能做这些事情,像我们这种读了点书的,就跑跑销售。我选择在这里住,主要是因为它的价格便宜,750块一个月,面积也还大,带卫生间,外面还可以做饭。这样的房间,在市区要两千。公司本来也提供宿舍,几个人住在一起,条件太差,我不愿去住。出来闯荡,已经十多年了,何苦要为难自己呢?




我是200379号来的上海。这是个历史性的日子,我永远都会记得。大学谈的那个女朋友,一开始也要跟我一起来,我不要她来。因为我刚上班,住的是集体宿舍,没有钱出去租房子,更没有钱去供两个人过日子。后来她去了广州。一年之后,我们就分手了。有些事情男人太无奈,太没有面子了。分手之前,我坐25个小时的火车去看她,舍不得买卧铺,就坐硬座,心情沮丧,累得像要死一般。


我学的是网络技术与信息工程,当时学业不精,进好公司进不了。而且我的毕业证到现在还没有拿。在武汉上大学时,第一年的学费交齐了,第二年的交了一部分,第三年只交了住宿费,学费没有交。那时候我们的学费是6000块一年,书本费400,住宿费800。我总共还欠学校一万多块吧。我想现在要是回去拿,给它5000,它能不给我?扣在那里有什么用?废纸一张。不过,我暂时不打算要。


话说回来,我当时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跑业务这条路也不是错误的。2003年毕业时,我同学的工资基本在8001200块之间。我一到上海,老板供吃管喝,每个月拿到手的就是2000。我叔,也就是我爸的养父的亲儿子,有个同学,专门干这一行。是他把我带出来的,我就拜他为师。


刚开始时,我专门跟车送货、送发票、拿支票,到处跑。通过这些事情,我慢慢了解了生意是怎么做的――在学校里没有工作经历,永远不会知道工作是怎么一回事。做了半年后,到2004年,我就开始跑业务。整个上半年,我一分钱的业务都没有跑出来,完全是师傅把我养着。到了六月份,生意来了。是一个小单――销售了六台网络机柜,每台的价格是1400元,我提成到了一千多块钱。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是我做的第一笔生意。当时我就很有激情。为什么呢?因为你签一个小单,就相当于同学做一个月,你说我有没有激情?就这样,慢慢地,生意来了,越来越多了――因为你付出了。我也就慢慢进入到跑业务这个圈子里。客户介绍客户,我的生意就这样盘活了。到年终,除去各种花销,我赚了两万多块钱。2004年,我拿两万块钱回家过年。


(我插话:那很可以呀!我20047月参加工作,在M一中教书,到第二年7月,毛收也没有两万块。更何况,我们吃饭都得自己掏钱。小县城里工资水平低,物价比武汉高多了。)


说实话,那一年过年,我在同学中间,还算是有钱的,过得很风光。


2005年年终,一算账,我的纯收入达到了五万,但是没有全部收回来。


2006年,我挣到手的有六万。


2007年,我的纯收入达九万八千。这一年虽然挣得多,但是没有用,因为我新找了个女朋友。毕竟年纪大了,要给家里一个交代,就委曲求全找个女朋友。平时带女朋友出去吃饭,游玩,五一将她带到我家……花了好几万。这一年花钱真是大呀,过有钱人的日子――也是因为我赚了点钱。


不幸的是,同是在这一年,我妈出了车祸。她到山上摘了一点茶叶,晚上坐别人的摩托,去茶厂做茶。结果摩托车撞上了堆在路上的一堆杉树。我妈摔到木料上,头上撞了一个窟窿,送到医院抢救。据说当时血都快流光了。我在上海一听到这件事,立刻坐飞机赶到武汉,又从武汉转车回L县。当时她话都不出来话,望着我,只是不停地流眼泪。她躺在病床上,很长时间不能翻身,一翻身就会晕过去。我妈差一点就没有了命。这次住院花了不少钱;堆料在路上的人,只赔了几百块。做完这个手术,她又做胆结石的手术。紧接着,我哥也做了一个手术,我哥的病到现在还有后遗症。所以说,身体是最大的事情。我现在出差,特别注意照顾自己,吃要吃好点,住要住好点,出门就打车。就算你有再好的家境,一旦被这样的事情打断,也没有办法。


第二年,我跟这个女朋友也分了手。


她是湖北天门人。正月初二我去她家拜年,他爸说我们要是在武汉买房,愿意支援五万,――那时候武汉的房价是四千多。但我才上了三四年班,平时花销不小,给点家里,谈恋爱花一下,左一算右一算,手头没有几个钱。你说要我到武汉买房,叫我怎么跟家里要钱,家里也没有钱。


不过,话说回来,几万块钱,当时我还是能拿得出来。如果家里能帮点,我再借点,加上女方的支援,还是能够搞个首付。但我爸一听说我想在武汉卖房,没有任何商量,一句话就给否定了。像很多农村人一样,他穷怕了,不愿欠债过日子。只要不欠债,什么都好说。


我爸小时候很不平坦,总有一个记忆在。他很小就被过继给被别人,这家人的家境本来也可以,唯独缺个儿子。但是,造物弄人,在他十一岁的时候,养母死了,养父重新找了个老婆,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我叔。新的养母对我爸很不好,养父也不怎么关心他。我爸说他十二岁就开始一个人住,一个人过日子,在队里劳动,拿一半的工分。后来养父也死了。在这里过不下去,亲生父亲那边又不收,回不去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地方住,我爸就将一座山挖开一边,建起了房子。这是1985年的事情,我记忆非常深刻。建房的时候,一家人住在芝麻毡盖的棚子里。非常不巧,房子建好后,我爸又生了病,肾结石。肾结石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了不得,但当时医疗水平差,差点要了我爸的命。那是个大手术,切掉了他的一个肾。从此以后我爸不能干重活,就去做点小生意。一开始卖小人书(连环画),后来做木材生意,卖百货,卖甘蔗,倒买倒卖的。我爸爸头脑还可以,所以我家的日子也过得去了。(我插话:在我们当时的同学中,你的家庭条件还算是很好的。)过也过得去吧。我家的那个门面,就一间房子,没有厨房,没有为卫生间。铺面分成两个部分,外面做生意,里面睡觉。一家人在那里住了五六年。那时候做生意还要交税。我爸就凭着自己做个小生意,供我和我哥读书。


想起来,我家还是挺坎坷的。



2008年,我老表来上海。我的生活突然出现波折,完全是因为这个老表。


我老表让我去他住的地方玩,就在那里,我学会了打麻将。每个周末,我都要跑过去玩,而且总是输。人一到输了钱,又总想赶本,根本没心思上班。那一年,我只是维持着平时的那些客户,没有去发展新客户。要说,打麻将也还没有特别大的输赢。关键是,老表把我带到了赌场。我在赌场输的钱,具体数目也没有个统计,非常保守地估计一下,有个十来万。到2009年年终,我就感觉,像这样下去不行。但是又觉得无法自拔。因为你人在这个地方,就会老想着它。



看着我花销大,心思不在工作上,师傅的老婆对我很有看法,于是就产生了一些矛盾。因为师父一向对我很好很好,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你说是吧?我不能让师傅为难。所以,20104月,我选择了离开上海。


回顾我在上海的这一段经历:开始时,我是有雄心壮志的,感觉跑业务有来头,真有来头呢!我一个单子,有时候提成就是一万几千块,相当于同学埋头干半年。那时候,我常喜欢到江苏路延安西路的天桥上看车水马龙,每次都要看很长时间。那么多人、那么多车,红灯一亮,所有车都停下来,绿灯一亮,所有车很快跑走了,紧跟着又是一批。当时就想:这么多好车,啥时候能自己拥有一辆跑跑。满街跑的都是财富,遍地都是黄金啊。



其实我也清楚,像我们这种打工的,很难富起来,除非去做生意,才有可能暴富。要说商场上的很多东西我都懂,去做生意的话,没有资本。后来误入歧途,人也有些消沉了。这说出来是个丑事,本不应该成为是年轻人发展本身的问题。人一旦沾上赌,就变态了,无法自拔。


(我补充:像你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我的亲戚中,有一个表哥、两个表弟,他们各自家里穷得捧腥,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好不容易工作顺利点,每个月能拿到六七千,结果迷恋上打牌赌博,每到年终,输得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有的干脆好几年不回家。)


2010423日,我离开了上海。我到了深圳,也还是跑业务。那边同学多,其中一个就约我去中山做灯饰生意。因为有个女同学已经在那边做,我们就去加盟她。我把仅有的五万块钱都投入到其中了。其实,在那时候,做灯饰生意的起步资金非常少,十几万就够了。


一开始,我也是满怀雄心壮志。工人忙不过来,我们去帮忙,常常是从早上六七点,忙到晚上两三点。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但是,我左算右算,发现我们所赚的钱,除去工人的工资,只能维持日常的开支。


其实,中间也赚过一些钱,比如我们帮大公司加工,赚了几十万,但是,我们两个没有分到钱。因为那同学是老板,她一拿到钱,不是想着投入生产,或者分红,而是去买车,没跟我们商量,就把车订了。再赚点钱,又想着去买其他什么的。我到这里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至于其他吃喝玩乐,我什么没经历过,对我已经没有吸引力了。说到底,女同学除了有点销售能力外,根本没有管理能力,没有全盘操作的能力。而且,到后来……你看过《中国合伙人》了吗?里面说了个“三不要”,最后一个“不要”是:永远不要和朋友合伙开公司。这一点说得淋漓尽致,我是有切身感受的。那男同学,我跟他关系非常好,但是你有什么建议,他总是不能接受,于是就吵架,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又怕影响友情,所以每次争吵之时,我都要跟他强调:“今天我跟你吵,不影响任何的朋友关系,只是从各自角度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是,一旦争吵起来,很多事情就不受控制了。到后来,我就感觉到,这日子没法过下去。我要算账走路,但是公司没有钱。本来,有个大股东说好要来投资,结果没有投。后来,公司就一直处于亏本状态。我们三个人的关系,也闹得很僵,我就干脆退了出来。那个男同学,坚持了一段时间,也退了出来。我们两个人投进去的钱,都是血本无归。女同学后来干脆就不接我们的电话。


所有的本钱投进去了,泡都不冒一个,还浪费了近两年的时光,人累得不成形。


当时要是没有离开,留在上海好好做,说实在话,日子应该还不错。我有个高中同学,在上海搞得很可以。他是个二本学校毕业,以前在深圳做财务,后来到上海来,找不到房子,还是我帮他找的。当时他跳了好几个单位,2007年的时候,能拿到6000一个月,他女朋友是中山大学毕业的,搞软件,每个月比他拿得多,有8000多。后来他辞职了,去交大读了两年MBA。出来后,先是在证券交易所做咨询师,后来又跳这跳那,现在在一家汽车公司,每个月能拿到五万,还可以搞到一笔外快。他们已经在上海买了房,日子过得爽死了。(我插话:当时他要是没捞到第一桶金,没有积累点资本,怎么有能力去读MBA?)是的,当时读MBA要八万。(我:他这种类型的MBA,现在好像要十七八万。)在打工的人群中,他算是一个有成就的人。


有钱,日子才能好过啊!



201211日,又回到了上海,重拾旧业。


我始终是觉得上海的钱好赚。我毕竟对上海要熟悉,机会也多些。而且上海出的东西,的确过硬些,口碑更好。比如说人家一说到某某地方,就会想到伪劣产品。我现在对上海非常有感情,宁可在上海讨米要饭,也不愿到别处去。说真的,现在,我觉得上海就是故乡。


你不知道,在外地,偷盗抢劫,司空见惯,根本没有安全感。比如我在中山,两年丢了三辆电动车。直到如今,我还有同学在广州被抢。而你在上海火车站,拿着再高档的手机,有谁来抢劫你?没有人抢。前一段时间,广东那个男同学――也就是做灯饰生意的合伙人结婚,我在广州汽车站转车到中山去,手机就不敢拿出来,怕被人抢。一句话,在那边,人过得不自在,不踏实。


(我问:假如现在你能在L县的县城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回去吗?)


我对家乡的感情已经很淡漠了,除了我的娘老子在那里。我是坚决不回去的;就算有一万块钱一个月,我也不回去!那是个什么地方呀!任何一个小城市对我一点瘾都有。


我已经习惯了上海的快节奏生活。以前跑业务的时候,我天天挤公交。开始晕车,后来经过长期训练,有了抗体,不再晕了。记得我往金山跑客户时,一天转公交车十几次。那时候还没有打车的经济条件,只有坐公交车,每天早出晚归。坐公交车,你可以透过窗户看城市风景,心情就会好些。我坐公交车,从不睡觉,并且有方向感,因为刚开始跑业务时,我手里总是拿着地图,对照地图看公交车的走向,也不在乎别人嘲笑我是“乡下人”。经常,我下车后,需要走很远的路。我记得曾经从一条路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一个号一个号地找,晒得红头精,黑汗水流,像虾子一样。就这样,我对上海的大街小巷非常熟悉。哪一条路上,有几栋商务楼,我都摸熟了,我感觉自己就是上海的活地图。有些同学来上海找工作,或者是在上海买了车的朋友,找不到方向,就会给我打电话,我不用看地图,就跟他们讲得清清楚楚。


上海的大街小巷,我跑了很多很多,我感觉自己对这个城市特别熟悉,有归宿感。在这里,我没有迷茫,因为我一直都有个多多挣钱的信念在,怎么迷茫得了?不过,要说――迷茫,我以前偶尔也有过,那就是为自己在上海买不起房子而着急。不过,现在,我暂时放弃了这个理想,所以也就没有了迷茫。


说实话,我的确有雄心壮志,就是想在郊区搞到一套房,说不定哪一天,房价不涨了,甚至是降了;再买一辆车,满上海跑。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的第十一年。我感觉自己最大的成长是已经没有了学生腔,经验增加了很多。


还是家里穷了,对我的发展制约很大。比如前几年,我有那样的收入,让我交月供,我也供得起,但是,我始终凑不齐首付,那个几十万,始终拿不出来,就像后面的台阶你有能力登上去,但是第一步台阶太高了,你就可能永远也上不去。这些年,房价飞涨,每一级的台阶越来越高了,你就更没有希望登上去了。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家里确实帮不了我们,即使帮,也就几千块钱,一万块钱,但是,这点钱拿到城市,不过是杯水车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