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旅顺博物馆听马蹄金讲座
2015-02-28 16:38:26 来源:新闻大连

到旅顺博物馆听马蹄金讲座

2015-02-27 新闻大连 新闻大连
新闻大连 \

dltv8811

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旅顺博物馆可以说是一座宝库,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历史艺术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达6万件,其中近3万件为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藏品分为考古、铜器、陶瓷、甲骨、玉器、漆器、珐琅器、书画、碑志、佛教造像、竹木牙雕、货币等20个门类。

现从馆藏6万件藏品中海选出30件文物,绝大多数宝贝都是国家一级文物,连博物馆工作人员都难得一见。


今年,旅顺博物馆推出“每月一宝”,每个月的第一天都将从“宝库”中请出一件国宝,进行一个月的特展。

2月28日到旅顺博物馆
听“马蹄金”讲座

本月正在展出的是旅顺博物馆馆藏汉代马蹄金,感兴趣的亲,明天可以去博物馆看看宝贝,再听听《对旅顺博物馆藏马蹄金的解读》讲座。

时间:2月28日下午1点到2点

地点:旅顺博物馆一楼博物馆之家

咨询电话:0411-86383334


一起看看旅顺博物馆的宝贝吧!


马蹄金
西汉(前206-8年)
高2.8 直径分别为5.6×5.9和5.6×6.1厘米
马蹄形,“蹄”前斜上,中空,左侧底边有椭圆形孔,内底凸凹不平,外底内凹,中心錾一圆圈,圈内细线阴刻一“上”字,为印记。其中一件在底缘有不规则横线纹,刻錾××××???符号,重259.45克;另一底缘刻有××××符号,重260.45克,含金量均为98%。马蹄金为汉代用以宝藏、赏赐、馈赠和较大数目的经济支付,这两件马蹄金为东北地区仅见的出土实物。


田告?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年)

通高43.6 口径18.82

腹径16.8厘米

平唇,直口,束颈,广肩,下腹渐收,颈下部有两道弦纹,肩部饰对称的牺首形环耳和六个凸起的圆涡纹,腹下部有一牺首环形?。内口沿下部铸“田告”铭文。《三代吉金文存》等着录。


过伯簋

西周

昭王(约前995-前977年)

通高18.1 口径16.2

腹径16.5厘米

侈口,鼓腹,双耳垂珥,圈足下连铸方座,方座四面的下方均有缺口。耳上端饰兽头,颈部饰一周连续垂冠回首鸟纹,以云雷纹为地纹,圈足饰云雷纹和兽面纹,方座四面均饰兽头。内底刻 “过伯从王伐反荆……”等16字铭文,记载了过伯随周昭王南征荆地的史实。曾经罗振玉收藏,《两周金文辞大系》等着录。

冉钲
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36 柄长16.3 口长14.5 宽12.5厘米
腔体深长,舞中央一长柄,无干,柄中部有一穿,柄首较粗,封衡。柄饰细密的直棱纹,衡饰梯形纹。器壁较厚,体表光素,铸铭文91字。记载吴王梦寿时期对外征伐等史迹。经测定得知,它能奏出古代“夹钟”、“黄钟”以及 “黄钟”倍率的音律。曾经罗振玉旧藏,《三代吉金文存》、《贞松堂集古遗文》等着录。

虎纽逶于
战国(前475-前221)
高59.1 肩径长33.1宽30底径长26.6底径宽23.8厘米

体扁圆,丰肩,直腹,底部渐收。顶为一椭圆形盘,盘中央铸一虎钮,虎头硕大,张口露齿,尾端上卷,造型生动。

葵形千秋龙纹镜
唐(618-907)
直径20.9 缘厚0.65厘米
镜为八出弧葵花形,内切圆形,半球纽,主纹为一蟠龙,三朵祥云围龙飘绕其间。外区稍高,饰折枝花、流云等,铭文“千秋”二字。

田猎龟甲
商(约前16-前11世纪)
长20.45 宽10.65厘米
龟甲原件断为多片,部分残缺,后根据内容缀合。该辞卜问商王出行情况,含叙辞、命辞。所卜日辰自辛丑至辛巳,时间近两个月,出行之地皆为殷墟附近诸地,为商代商王出行地比较集中的刻辞。字体工整、秀逸。《殷契佚存考释》、《卜辞通纂》着录。

石矛
青铜时代
长121 宽5.8厘米
这件石矛出自普兰店市瓦窝镇孙屯,磨制精致,细长扁平,薄而轻,其形犹如柳叶。经专家研究,这是一种“兵礼器”。

青铜曲刃短剑
战国(前475-前221)
通长38厘米
由剑身、剑柄组成。剑身中间凸起柱状脊,两刃弧曲成琵琶形,刃尖锐利,脊下出短茎。剑柄为倒T形,由柄筒、柄盘构成,柄筒上端呈喇叭状,刻铸几何纹图案,下与柄盘相接。柄盘外戳刻密聚点状纹,内有两块矿石拼成的枕状器,以铜质贴叶加固,贴叶上刻叶脉纹。


鎏金铜双观音立像
北齐 河清二年(563年)
高12.6 宽8.4厘米
二观音身形、姿态相同。举身叶形光背,装饰程式化的火焰纹。头光、身光素朴无纹。头戴花瓣形宝冠,额发清晰。观音双目微合,肩披厚重天衣,天衣在身前下垂呈U字形,双手轻拈,跣足立于光滑的圆座上。下承四足长方形台座,正面及左右两侧刻发愿文:“河清二年四月廿六日清信仕佛弟子孟元礼敬造双观音像一躯上为皇家又为苍生像主孟元礼 合容息奉洲”。

鲁山窑花斑釉双系罐
唐(618-907年)
高16.5 口径15.3 底径10厘米
直口,卷沿,直颈,窄圆肩,圆腹,腹下略收,饼足较高。肩上设两环形系,系底贴三叶花瓣装饰。罐内外均挂釉不到底,施月白色釉,釉层薄。釉面随意点绘蓝色花斑釉装饰,花斑分布罐体及内沿下,色釉自上向下垂流,流纹如瀑如焰,自然流畅,颇具神韵。该器为国内少见的唐代花釉瓷器。

三彩窗棂幔帘纹八角砚
辽(916-1125)

高11.1 直径26.2

底径25.5厘米

砚底呈八棱形,每面模印窗棂幔帘纹。砚面为八角形,出檐,设长方形砚堂,砚池斜凹,池边缘呈云角弧曲状,砚面周边刻竹节纹。正中砚壁依窗棂纹开抄手。平底出边,底面无釉。通体以黄绿两色间饰,砚面以绿彩勾边,内施黄釉,釉色鲜艳莹亮。

磁州窑釉下划花如意形枕
宋(960-1279)
长26.9 宽25 高11.7厘米
枕下腰圆形,后壁留有一孔。枕面出檐,为如意云头形,曲线柔美。枕面饰褐彩,上涂洁白化妆土,图案轮廓线和花瓣叶茎由尖状工具依枕形勾划剔刻,呈褐地白花束莲纹。莲叶铺张,莲蓬饱满,莲花盛开,刻线娴熟流畅,褐白两色对比鲜明,图案清晰明快。其上玻璃釉光润亮泽,为宋代磁州窑瓷器中的上品。

天蓝釉笔洗
清 康熙(1662-1722)
高4.6 口径8.5 腹径11.65厘米
口内敛,薄唇圆边,扁圆腹,平底内凹,圈足。胎体细密,造型规整,精巧秀逸。内外施天蓝釉,釉色淡雅莹润,足边无釉。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鳝鱼黄釉绶带葫芦瓶
清 雍正(1723-1735)
高28.4 口径3 腹径15厘米
呈葫芦状,直口,圆唇,直颈。上部橄榄形腹,中束腰,有箍形装饰,刻莲瓣纹,下部球形腹,圈足。瓶体以两个对称的绶带耳相连,秀美隽雅。通体施鳝鱼黄釉,釉色幽雅,釉面匀净润泽。底足阴刻篆书“雍正年制”款。

炉钧釉起弦瓶
清 乾隆(1736-1795)

高21.1 口径8.5 腹径14

底径7.7厘米

盘口,长直颈,广肩,圆腹下收,圈足外撇。通体八方起脊,脊线至腹部两侧凹陷,颈部两道突棱纹,肩与上腹部起弦,形制端庄秀美。通体施炉钧釉,釉面呈蓝、绿、月白各色垂流的条纹,如山岚云气。釉质凝厚,光润细腻。底部阴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掐丝珐琅兽面出戟方觚
清 乾隆(1736-1795)
高35 口宽17.6 底宽11.7厘米
方体,四方弧腹,口及底外撇,八面出戟,口边际戟线宽厚,金色亮灿。通体蓝釉地,以红、黑、深蓝彩嵌纹饰,图案层次分明,繁密工细,四面纹饰相同。腹部饰兽面纹,上下分别饰夔龙纹,纹饰对称分布,口沿下及底边饰仰、覆蕉叶纹,口沿内装饰勾莲纹。底有“乾隆年制”楷书款。

伏羲氏春雷琴
唐(618-907年)
长123.2 宽20.3l厘米
一色漆,伏羲式,鹿角灰胎,漆糙均古,桐木质,葛布底。表面髹黑漆,正面有小蛇腹断牛毛纹,断齐而长,附琴弦七根,外侧镶嵌十三枚金徽。背面扁圆形凤沼,圆形龙池。龙池上方刻草体“春雷”二字,龙池下方錾刻篆书“沧海龙吟”印,系重髹后所刻。

剔红牡丹圆盒
明 永乐(1403-1424年)
直径18.7 通高6.4 厘米
木胎,扁圆形,盖与器身子母口扣接。通体髹朱漆,漆层较厚,色泽蕴亮。以剔刻手法于盒面雕牡丹五朵,间缀花蕾枝叶,立墙饰牡丹、月季、菊花、山茶等花卉纹。刀工圆熟,磨退光润,边无棱角。内壁及底部髹黑色光漆。底部一侧边缘有楷书“大明永乐年制”针刻竖行款。具有明代早期雕漆浑厚圆润风格。

阿弥陀净土变相图残片
唐大历六年(771年)
纵60.5横4115px
此系大幅绢画的残存部分,所绘内容是佛经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故事。画面上半部绘有一对乐伎,其一在吹笙,另一在擘箜篌,二者在金楼玉宇台上并排而坐,发髻高束,长发披肩,上身裸露,颈佩项圈,臂腕有钏,帔帛绕身,帛带于脐下挽结;中部是莲池,池内植有莲花,池边栏杆上伫立一飞禽;下部绘有三位供养人,右侧以墨笔楷书数行,其中有诗一首:“西方有仙号弥陀,众生念善出娑婆,宝树花林金殿阁,共命咸同扎省□。”署款“大历六年四月十八日”。“大历六年”即公元771年,系唐代宗李豫时期。全图线条流畅飘逸,设色浓郁艳雅,在艺术风格上保持了唐代绘画富丽堂皇的风格。

铠装王者像壁画
唐(618-907)
纵110.5 横67.5厘米
大幅供养图的局部,泥质,被切割成三段。画面绘一跪拜供养人,身体右倾,面部上仰,头戴宝冠,长发垂肩,绛唇上下留有三缕蝌蚪胡,戴耳铛,肩披巾帛,身着铠甲,腰系丝襻,双膝跪地,裤上绘有卷草纹,手持灯状供养物,灯体有波浪纹图案,头部有佛光,表情虔诚,四周有双线边框,外绘几何纹、联珠纹图案。人物运用色彩鲜艳,线条劲健流畅,遒劲有力,衣带飘扬,更显生动。

旅博本《坛经》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长27.8 宽14.5厘米
缝缋装册子本,包背装呈不规则“山”字形。全书分为五帖,共有52页,105折。经文中有朱笔划的间隔符号和断句标点,这在散存于世界各地仅有的五个敦煌本《坛经》写本中,是仅见的。且附有年款“显德五年乙未岁”。

泥塑彩绘仕女俑头像
唐(618年-907年)
高17.5厘米
泥质掺毛纤维制作,内有木柱支撑。女俑发髻高挽,成单刀半翻髻,髻上以白色圆点组成宝相花装饰。面施白粉,细腻光滑,眉梢精细,直鼻小口,额前饰朱色花钿,眼角两侧描斜红,两腮点妆靥。塑像气质高雅,是唐代盛装妇女的形象。

阳羡贴
宋 苏轼(1036-1101)
纸本 纵27.5 横22.6厘米
为苏轼书阳羡买田信札的后半部,全文68字,行书,字里行间风流胜赏。其书体刚健婀娜,绵里藏针,系苏氏晚年手笔,署款“轼再拜”。曾经吴炯、项元卞等人收藏,有“抽”字编号,乾隆年间入清宫庋藏,钤清宫宝玺及名家鉴藏印四十余方。《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原卷首尾有乾隆御诗题及董其昌、项元卞等人题跋,现仅存明代灵隐毗丘来复行书跋文。

松石牡丹图
清 朱耷(1626-1705)
绫本 纵180.4 横95厘米
以渴笔绘苍松纵贯画面中央,树后衬映湖石、牡丹,画面充满富贵气息。左上自题:“为克老词兄写,传綮”,钤“释传綮印”、“刃庵”二印,引首钤“耕香”印,是作者早年为僧时期的作品。左下钤收藏印二方:“劲宇偶得”、“章劲宇赏真记”。

三羊开泰图
清 任颐(1840-1896)
纸本 纵144 横74.5厘米
画中人物一身树叶蓑衣,眉目须髯潇洒自然,神情孤傲,若有所思。身旁以墨笔画出三只毛色不同的羊,浓淡相生,虚实相间,显示了画家清新活泼的画风。画题“颂堂仁兄先生属写,即正。”署款“光绪辛巳三月初吉,伯年任颐客春申浦”。钤“任颐印”一方。

老子像
明 文徵明(1470-1559)
纸本 纵24 横28.2厘米
以白描手法画老子侧身拱手立像,线条简练生动,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署款“丁酉七月望日徵明绘像”。钤“悟言室印”。尾纸小楷体自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及《老子列传》两段,署款分别为“嘉靖丁酉七月十有二日”及“嘉靖戊戌六月十有九日”。钤“停云”、“玉兰堂”、“衡山”、“文徵明印”等。全图钤清宫鉴藏印10余方。“丁酉”为嘉靖十六年,既公元1537年,作者时年67岁。

楷书轴
清 金农(1687-1763)
绢本 纵131.5 横56.2厘米
全文以扁笔运行,墨色浓重。字形结构方整奇逸,兼施偏侧锋,楷中带隶,隶中有楷。这种自创一格的书法既工整又有木版雕刻之气,横竖笔画,粗细一致,重复之字似出一辙,不避形态雷同。署款“古杭金农”。钤“金农之印”、“金氏八分”、“冬心先生”三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