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朝阳县柳城镇石灰窑沟
石灰窑沟的村民介绍,300多年前,其始祖从山东迁居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建屋筑宅,繁衍生息。因为当地的石头适合烧石灰,先祖们便建窑烧石灰以维持生活,从此这个村被人们叫作“石灰窑沟”。几十年来,由于这个地方偏僻,出去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村里只有13户人家26口人了。
朝阳市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
大青山脚下的三道沟村始建于元代以前,最古老的建筑是举人许植椿、秀才许植桐两兄弟居住的7间青瓷瓦房,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村民还养护着清道光年间从洛阳运回的牡丹“状元红”,长势很好,堪称“文物的牡丹”。在三道沟村,秉承先人遗风,“耕读传家”的传统代代相传。很多村民研练书法、勤奋好学。
朝阳市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八盘沟
八盘沟如画的景致里,还藏着一个传奇:上世纪50年代,农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梯田建设,八盘沟村修建的梯田成了全国典范。如今,这里的梯田依然保存完好,在为当地村民创造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成为乡村中一道别有韵味的景观。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腰站村
这是个满族聚居的村落,也是辽东地区唯一的清皇族后裔聚居的村落,满族人口占到全村总人口的97%。满族剪纸、刺绣、清明上坟插佛托,祭拜祖先的祖宗板、上供烧的达子香……仍在这里传承。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
赫图阿拉村形成于元代以前。公元1603年,努尔哈赤在此建立了后金政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时的第一个都城。公元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称北京为“新城”,称赫图阿拉为“老城”。
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乡西沟村
西沟村,一个被长城包围了的村落,一个因修建长城而诞生的村落。站在西沟村小河口的长城上,“可以看见大海,可以看见森林,可以看见城市。这是在其他任何一处长城上无法同时看到的美景。”如今,村里的850口人,享受着宁静的山村生活,最美妙的是山里下大雪……
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堡子村
新堡子,辽西走廊末端的一个古村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九门口长城沿线明初即实行军屯制,当地百姓都来自于江浙一带的义乌兵后代。如今,600年过去了,村落中依然保留着站台遗址、哨楼、古松、古民居等历史遗迹。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
佛寺村三面环山,村前一道河流潺潺流过。村里,坐落着雄伟壮观的瑞应寺。瑞应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蒙古族人称瑞应寺为“葛根苏木”,汉语译称“佛爷喇嘛寺”,简称佛寺。佛寺村就是伴随着瑞应寺的建设而形成的。3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佛寺村成为蒙古族聚居的村落,蒙古族人口占到了90%以上。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