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期】故乡的异乡人
2015-02-28 23:05:48 来源:翰墨林

【第二十二期】故乡的异乡人

2015-02-27 林墨含 翰墨林 翰墨林
翰墨林 \

mohanlive

林墨含出品,分享文字和生活。

点击上方“翰墨林”可以订阅哦!

当满大街的问候语从“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变为“你什么时候走”,我知道我又该离开了,离开故乡,离开妈妈的房子,去往异乡。耳边响起我写的第一首歌《短发姑娘》中的几句:“我留在你的故乡,你却要流浪他乡;风中摇曳的衣裳,远方远到没有方向……”

1

每次坐在返乡的车上,我的脑海里便会冒出宋之问的那句诗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是古时的鼠辈,虽能写诗,但人品不行,野史上传闻他曾为将刘希夷的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据为己有而痛下杀手。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品性方面的小人,面对故乡,也只能“情怯”。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游子和故乡之间最美好的词语,非“衣锦还乡”莫属。荣华富贵,高爵显位,在士绅社会里,这是个人之于故乡最大的荣耀。乃至《孝经》中亦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还是太看重“名声”了。

最近被刷屏的那篇《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我粗略地读了一遍,有点意思,但作为专业领域的博士研究生,王博士对农村故乡的剖析还是没对得起自己的专业。感悟一般,让我深深惦念起我的老乡熊培云来。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我们的农村故乡更甚。

其实,比起担心我们这一代人,我更担心的是故乡的孩子。在城市里认识过不少孩子,有些刚上学前班的孩子英语甚至比我还要好,有些孩子虽然也打网络游戏但学习成绩优异还掌握不少的小特长。而故乡的孩子,告别了我们孩提时代的原野,在网络游戏里自学成才,农村的教育已不复如往昔,生源流失,优秀教师流失,就在这一盘散沙上,孩子们接受着他们最初的教育。常常会对孩子发出这样的感叹:“像你这么大我已经在练大字了”,“这个年纪,我已经在写诗了”……这并不是我的自大自傲,我只是觉得,故乡的孩子跟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了,不单单是较之大城市的孩子,就连跟小县城孩子的差距也是愈来愈大。

随着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家乡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精神文明却被远远落下。小镇的楼房越来越高,小镇的餐饮业繁盛,但旧时代的陋习依然继承,曾经的淳朴被新世界的糟粕践踏,聚赌的“厂子”还在移动经营。如今的小镇没有一家书店,没有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唯一的一家网吧未成年人人满为患。不懂教育的家长还在扼杀孩子们的天赋,留守的孩子还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生自灭。前途不过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2

在小镇的街头与老同学相遇,一位高中同学。我们多少年未见了,四啊,六七年了。我们聊了很多,他突然惊讶起来:你现在比以前更能说,上学的时候想跟你聊天,你都是不搭理。我惭愧起来,回想着那些日子,我确实没有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我还是太自私了,自私所以孤僻,孤僻而后无友,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里玩物丧志。那天晚上,我写下了这首《老同学》:

几年未见

你惊讶于我的滔滔不绝

在故乡年关的街道

刮了一阵十年前起的风

穿着土黄西服

你说你在沈阳打工

你询问班级的群号

就像我当初打听的那般

忐忑而自然

这些年我们都是离群之人

太过较真的失落之人

逃离太阳,远离家乡

而今, 小镇的阳光和煦

温暖年少无知的自卑

只剩往事斑驳

斑驳之处尽是沧桑

“我们都是离群之人,太过较真的失落之人”,可岁月并不会跟我们较真,过去了的就过去了。我们的失落不过是自我迷失,而我们的“较真”不过是自以为是。错过的人就让他错过,人生苦短,过客总是匆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和生活,用不着抱怨“你的故乡便是我的故乡,你的前程却不是我的前程”。每个人都会有他懦弱的一面、向生活与命运投降的一面,没有孰是孰非,一转眼,便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3

故乡的年是铺张浪费的年,年复一年,除了挥霍还是挥霍。

当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车拥挤地停满小镇街道的两侧,故乡开始热闹起来。在外搞物流的老板们回来了,打工的小年轻们也回来了。平时的故乡不会这么热闹,大半的人口都漂流到全国各地。唯有到了春节,才发觉其实小镇还可以更大些,人这么多,实在装不下啊。故乡的春节没有什么饶有趣味的风俗,不过是彻头彻尾的“海吃海喝”。

北方的小年是腊月廿三,南方的小年是腊月廿四,故乡的小年则是腊月廿五。故乡的年是从小年开始的,小年一过,小镇的街道开始习惯堵塞,酒店和饭馆的生意开始红火,一发而不可收拾。人们会将一整年的酒席统统挤在春节前后的这十几二十天。正常情况下,在除夕之前,人们便都吃足了鸡鸭鱼肉,可除夕家家照样要吃鸡鸭鱼肉。大年初一早上吃素,这或许是唯一的豁免,但从初二开始,走亲戚访友,饭桌上到底还是那些大鱼大肉。年前没能办完的婚礼和酒席,正月里照样撸起,于是又是一阵海吃海喝,到了后面,大鱼大肉变得乏味,人们开始期待青菜果蔬。

吃文化是故乡最重要的文化,家乡人常说:过日子,不能辜负了自己的这张嘴。大人们时常会在桌上拿家乡跟邻县对比,得出结论是,家乡人是最能吃的货,就只知道吃,其他一塌糊涂。古语有言“能吃是福”,而家乡人的“吃”则算不上福,多半是为了面子。面子这种东西谁都丢不起,所以该办的酒席得办,而且要办的红红火火。小镇的街道注定要堵车,但迎亲的车队怎么也不能低于六辆;宴席上的菜品,十二道已是基本,要不就上十四道标配。于是,故乡疯了,酒店里大量的剩菜剩饭被成桶成桶地往河里倒,尼玛,往河里倒!故乡的确疯了,病入膏肓。

4

每当我途径那条贯穿集镇的溪流,我总是很担心,年复一年河道越来越窄,我担心终有一天它会突然消失,就像那些消失的大山清泉一样。当人们的视角还聚焦在中国城市的PM2.5污染,我觉得,真正急迫的应该是水危机,这么大的国家,居然没有几条干净的河流,这让我很忧伤。有时候,知识比无知更让人心烦,你拥有了认知却无能为力,世界便是这么残酷。农村的卫生环境还是没有实质性地改观,街道上依旧是随意丢弃的垃圾,农药和化肥还是在滥用……很多时候,我在想,要不是因为这儿有我的亲人,我不会承认这是我的故乡。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死去,我的故乡也死去了,那该是什么时候?我记不起来了,也许就是在那个没来得及多看一眼便转身而去的瞬间,我失去了我的故乡,待到我转过身来,便已是面目全非。大人们不会认同我的思维,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好,他们心甘情愿在某一劳累而不赚钱的行业耗尽一生,在司空见惯的既定里认命而本分。故乡不是用来束缚的,故乡是用来抛弃的。人们都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而我却是故乡的异乡人。

5

正月初三,去参加初中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见到了许多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也见到了几位曾经的任课老师,恍惚间已是十余载。寒暄一番,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有点小激动,以及一些在人群中惯有的不自在。同大多数聚会一样,我不是能说会道的主角,但绝对是忠实的听众。听大家谈论些十多年前的往事,听姑娘们叽叽喳喳的八卦,听一些我这些年错过的故事。

一别十年,大家变化不大,除了极个别的几位都能一眼辨认出来。寒暄的寒暄,打趣的打趣,回顾起初中的同桌来,结果发现这些同学有大半都曾是我的同桌,那时候班主任还真是特别喜欢换座位。下午是棋牌活动,一大帮人在棋牌室玩狼人游戏。东哥负责全程摄影,这是我初中时候要好的玩伴,可惜后来出现了点小矛盾,其实连矛盾都算不上,少年时代的不懂事,而已而已,没有什么过多的话,闲聊几句,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东哥递来名片,改名字了,一个很漂亮的名字,东哥现在是青少年足球教练,应该在大上海混的不错。当年班上的两对三人组这次都完美聚首,发哥领衔的叫“天才三人组”,我们这个三人组我记不起名称了,小陈说叫“蠢材三人组”,应该不是这样的,我翻了下旧日记,尼玛,还真是“蠢材三人组”,年少轻狂,大智却还能若愚,实难可贵。

晚上聚餐,几位老师莅临,很奇怪数学老师居然能把所有同学的名字都对上号。班主任老师可没有这样的本领,挨个询问名字,听过了名字便也对上号了,哦,你就是那个谁谁谁。是啊,十年了,可真难为老师了。说是聚餐,到后来演变为酒战,这次同姑娘们坐在一起,所以得以幸免。喝趴了几位,竟也兴致勃勃地扛着去KTV。在饭桌上跟某位姑娘聊了许多,初中时坐我后一排,那时候不爱说爱,高挑而白净,那时候喜欢看她生气的样子,坏坏的小男生,肯定没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我们同学三年加起来说的话还没有这个晚上多,虽然仅是几句,但已经够多了。姑娘们都在变美,她也一样,故乡夜色温柔,姑娘的秀发温柔。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LOFTER上的东西,姑娘似乎对此很感兴趣,我淡淡地说,这并不是我的专业,只是爱好而已。姑娘淡淡一笑,呵呵,故乡的夜色更温柔了。

KTV从来不是我的拿手戏,班主任老师唱了拿手曲目《女儿情》,而我照顾着醉酒的小伙伴。中间到外边接了几个电话,外头突然出现一大群年轻妹子,一个个排着队跟我握手,莫名其妙的我享受着总统待遇,大概跟四五个姑娘握手后,我操着正宗的家乡话问领头的妹子:“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领头的转身对后头众姑娘们说,“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姑娘们面面相觑便都走开了。自称风流倜傥,却不曾风流过。她们的意思莫过于陪酒或是其他特殊服务,而我如傻子一般。故乡的KTV很有夜总会风格,那次表哥带去K歌,硬是将陪酒的姑娘搞得醉醺醺的,我看不惯表哥们的所作所为,但也仅是不上去凑热闹罢了,故乡的KTV如此风俗,估计大家早习以为常了。KTV很贵,虽然有吃喝的东西送,但在这样的小县城,一千多的价格实在有些高得离谱。后来知道KTV的一箱啤酒要价486刀,终于明白陪酒的姑娘为何如此卖命,看来大家都是不容易的。

提前走了,不是像从前一样悄悄行动,而是很有礼貌地跟几位老师握手告别,嗨歌还在继续,此次别过,再会又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们都长大了,有些已经成家立业,离开了共同的交集,我们还要在自己的世界奋力打拼。各奔前程的年龄,没有谁会沉溺于葱茏岁月,年少的梦想在哭泣,而我安慰不了爱哭的你。

一位女同学询问我初中时的女神是谁,我答不上来,只是这样回答,“其实,那时候没有女神,那时还是太嫩了,不知道什么是爱,不懂得珍惜,傻乎乎的年少轻狂,只是觉得许多姑娘都很美好,虽然不是女神,单单美好便已经足够”。是啊,单单美好就足够了,而且你们一定要一直美好下去才是。珍惜着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但并不强求,匆匆过客,只要你们曾经来过,便已经足够。

6

明早便要离开了,老妈往我的行李里塞了不少吃的,故乡的夜还在营造。

“我留在你的故乡,你却要流浪他乡;风中摇曳的衣裳,远方远到没有方向……”


翰墨林(微信号:mohanlive):一个人的微信杂志,致力于分享文字和生活,林墨含出品。

联系微信:linmohan283883 (请表明身份和事由)

新浪微博:失人林墨含

豆瓣作者林墨含

联系邮箱:jinyichun1566@163.com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