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你怎么了?
2015-02-28 23:23:06 来源:政商内参

香港,你怎么了?

2015-02-28 政商内参 政商内参
政商内参 \

zsnc-ok

汇编精选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

从去年的非法“占中”到最近“反水货行动”,香港到底怎么了?

对香港而言,2014年最瞩目的消息莫过于占中、李嘉诚“撤资”和沪港通。对于内地而言,香港的吸引力正在打折扣。《福布斯》中文版执行主编康健认为,香港的未来维系在敬业、拼搏、创业的“香港精神”上,还在于其链接全球的国际化、精致的服务、法制精神和环境。而内地正在兴起的庞大的中产阶级,将成为香港未来想要吸引的客群。有内地经济作基础,香港不会衰退。

而数年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探讨过香港经济的走势和背后的逻辑。今天看来,可谓别有滋味。张五常认为,香港今后的前途有两个不容易解决的困难。第一,他们的政治体系正在向民主投票那方面走。第二,他们的官员及议员一般不相信中国会不断地改革,或是他们会假设中国会停留在所见到的那样。


康健:十字路口的香港,你怎么了?

2015年香港富豪榜平淡无奇。而2014年对于香港而言最瞩目的消息莫过于占中、李嘉诚“撤资”和沪港通。


香港正处在一个新的十字口上,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争议围绕这座城市而行。


占中是香港社会的一次撕裂,对于香港经济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李嘉诚撤资,代表的是香港的财阀对于全球布局的运筹,在这个时刻容易被解读为对香港的看淡。


而沪港通无疑是一份厚礼,对于香港金融业不啻为好的消息,但沪港通的政策效应却有限,真正的交易尚寥寥。


香港对于内地而言,吸引力正在打折扣。对于购物客来说,网络上很多商品的价格已使得香港没有优势。


更多的地方正在向内地开放,韩国、日本的商铺里充满着讲中文的服务员,这里的奥特莱斯和购物街到处是华人拎着大包小包,银联在这里大行其道。


香港蜗居式的住房条件使得金融工作者对于香港的憧憬大为下降。内地对于腐败的惩治也使得香港的高端消费正在受到影响。


日益扩大的自贸区试点,使得内地购买国外商品低价格渐行渐近。上海迪士尼的开业使得面积局促的香港迪士尼也不再吸引人。


笔者的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从上海转战到了深圳,谋图以深圳为跳板,将来移居香港。


但是当他来到香港购物之后,却感受到香港对于内地客不再有以往的热情。不知道他的这种感受从何而生,但仍然要问一声: 香港怎么了?


而香港最大的挑战也并非这些,在于香港财富的凝固。几十个大的家族始终占据了香港富豪榜的前列,鲜有新人入列。


而香港只有大的财富家族,却鲜有享誉全球的品牌。即便是同样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却诞生了一些知名的品牌。香港的产业偏重房地产、金融、航运等领域,随着香港转口贸易以及金融服务优势的不在,香港的未来堪忧。


香港的年轻人看不到更广阔的未来,阶层相对稳定。而香港的致命之处在于这里没有创业的文化,这里只有打工的文化。


在内地,即便是上海这种被认为是最没有创业精神的城市,也充斥着创业的80后、90后。在香港想要寻找30位年轻的创业家,却并不容易。


而这些年,香港的财富家族很多出现了内部的纷争,富不过三代的阴影笼罩着华人财富。


香港的未来还在于它链接全球的国际化,它精致的服务,它的法制精神和环境。而内地正在兴起的庞大的中产阶级,将成为香港未来想要吸引的客群。有内地经济作基础,香港不会衰退。


但是在与上海等内地城市的竞争中,它的优势日渐缩小。


香港的未来还是维系在“香港精神”上,一种我们过去常常从电影里面看到的敬业、拼搏、创业的精神。重焕香港精神,香港才不会败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张五常:我不看好香港的经济前景

默读黄昏问:香港近来很不妥。什么示威,罢工,连公务员也参加。再加上现在搞环保搞的风声鹤唳。教授,你认为香港经济还有救吗?


张五常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尤其是一九九三左右,我对香港的经济前景看好,相当好。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快,而它们需要的人才很多是香港提供的,例如管理、金融、英语、科技、信息等。数之不尽的香港人,尤其是有专业知识的人士都跑到国内去赚钱了。


到了一九九六年,我突然间对香港的前景看淡,认为它们的人才优势将会消散得很快。我的主要证据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北京每年都派大约三十个精选的学生到香港 大学访问,而这些学生通常要求会见我。一九九六年那一次与三十位中国学生会面,他们的知识与思考能力明显地超过香港大学的学生。虽然,这三十位学生是精选出来的,但我们港大的学生也算是香港的精选,香港的学生是给比下去了。第二方面,大约一九九五年起,跑到国内赚钱的专业人士不少回归到香港。主要是那些受聘的,因为薪酬过高而被解雇了。


九十年代后期,同样水平知识的青年或专业人士,香港的薪酬比国内的高出起码五倍,高出十倍的也常见。这是我在一九九六年底在一家香港报纸的访问中直言香港大 势已去的原因。跟着我见香港的公务员及教师们,那些由政府支薪的,薪酬一律高企不下,我就对香港政府的朋友力谏是大错,因为政府发出的薪酬对市场有误导作用。


不管香港的从政人士怎样说香港与大陆之间互相协助,怎样互辅相成,二者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一九九六年底,我说香港将会有十年或以上的不景,后来还是北京推出的“自由行”及类同的政策帮了香港一个大忙。自由行当然是应该的,不仅对香港有好处,对大陆也 有好处,是早应推出的事。


今后我怎样看香港呢?我认为不妥。


香港今后的前途有两个不容易解决的困难。第一个困难,是它们的政治体系正在向民主投票那方面走。不要误会,我不是反对民主投票,而是肯定地认为,如果民主投票没有一个上佳宪法的维护,会带来不少困难。


美国的民主政制曾经有百多年的光辉日子。我认为这难得的成就是源于美国宪法中的权利法案。说来也奇怪,当年美国总统杰弗逊起草宪法时竟然忘记了把权利法案放进去。后来还是当时的前总统华盛顿在欧洲知道,立刻提醒,权利法案于是补加。


权利法案的主要功能,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包括产权,要有清楚的界定及保障。这是说,票不可以乱投,因为投票可以剥夺他人的权利。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什么事项可以通过民主投票决定,什么不可以,是重要的学问。可惜之后的数十年,因为不同阐释的演进,权利法案的功能是被削弱了。半个世纪前在美国不能投票的事项今天可以。


没有明确权利法案保护个人权利的宪法,民主投票我是反对的。这是因为投票会导致分饼仔的效果,把某甲的权利转移到某乙那方面去。以香港为例,虽然今天还没有普选,但那所谓功能组别的议员取舍,有如下的大问题。你问一个议员他是代表着哪些人,他立刻答得出。你问他是否要维护这些人的权利,他会答当然是。很不幸,这是说他是一个争饼仔的代表了。如果民主有明确的权利法案 的保障,这种代表不会存在。


重要的科斯定律说,清楚的权利界定及维护是市场运作的先决条件。民主投票,如果没有一个清楚的权利法案执行与维护,市场的运作一定会受到损害。弗里德曼曾经对我说,宪法是一回事,怎样履行是另一回事。他说,拉丁美洲的国家把美国的宪法搬字过纸,但搞得一团糟。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亚洲的国家推行民主政制,效果一般是令人尴尬的。


八十年代初期我极力反对中国以民主投票推行改革。这绝对不是因为我赞成独裁,也不是因为我认为北京是一个独裁政制。我没有跟进中国的政治体系,就是今天也不大清楚。我当时肯定的,是如果中国以民主投票推行改革一定不会有好效果。


第二个香港经济要面对的困难,是他们的官员及议员一般不相信中国会不断地改革,或是他们假设他们见到的中国会停留在他们见到的。如下两方面他们的看法是大错。


其一,他们不相信中国会解除外汇管制。十多年前,我对当时作为财政司的曾荫权说,中国早晚会解除外汇管制,如果他们这样做,上海会很快成为一个国际级的金融中心,香港会遇到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抢了不少金融生意到上海去。曾兄当时的回应是北京不会容易地解除外汇管制。不少我认识的对政策有影响的香港人都这样看。今天看来他们是对了大部分。然而,我的看法是北京早晚会解除汇管,上海早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竞争下香港斗不过。种种原因我解释过了。我早就认为中国会在不太长远的将来解除外汇管制,因为80年代中期起,我就跟北京的朋友谈到这件事。大致上他们同意我的分析,只是这里那里他们有点顾忌。现在看,上海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会等到北京说的2020年。


第二项重要的香港漠视中国发展的困难,是他们不相信北京会取消进口税。他们认为香港永远是个进口自由港,中国则永远不会是。所以香港会持久地成为提供舶来品给国内人的地方,可以持久地赚他们的购物天堂的钱。香港的商场租金奇高,比深圳的高出4倍以上。香港售货员的月薪一般是8000元以上,比深圳的高出约6倍。更头痛是香港目前正在考虑推出最低工资。这方面香港要面对的难题是,如果中国取消消费品的进口税,那么所谓自由行再不是由大陆行到香港,而深圳会成为香港的购物天堂了。这就是问题:北京如果取消消 费品的进口税,香港的商场租金会暴跌,而在最低工资的引进下,在香港领取救济金的人会暴升。


上述可见,我认为香港的有关人士假设中国永远不会放开汇管,也不会大减或撤消进口关税,这些想法是愚蠢的。


来源:作者博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