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化桥,来源于网络。
我读了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倾诉:"博士生返乡:沧海桑田人间冷暖"。文中火车上的拥挤,农村亲情疏远,追问"你的工资多高",等等。我有过同样的经历。
鄙人是1979年从农村去武汉上大学的,后来到北京读书,再留学。等等。但是,从1986年以来,我已经不再回乡过年。我对全国人民的那种大折腾,一点也不理解。为什么大家要一起放假,同时旅行?我每年回乡两趟,但是绝不在春节期间。这个节日(以及其它节日)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我特别想说的是,中国的大学生太多,硕士博士生太多,博导过剩,硕导满街走。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三个:
(1)就业,
(2)培养更好的公民,
(3)有钱人(有闲人)的享受。
中国虽然还是个很穷的国家,但是,持有学位的人的比重已经在世界前列。但这不是中国的进步。这是资源的浪费,时间的浪费,社会重心的错误放置。这是头衔膨胀。对理工科我不敢评论。但是,作为中国文科教育的牺牲品之一,我斗胆说,中国文科的大多数学位没有任何价值。亚非拉的很多穷国都有极高的识字率,大学生比例,硕士和博士比例,甚至高过欧美。但是,他们还将继续贫穷,甚至可能更加贫穷。
中国大量的大学生,硕士和博士根本(永远)无法收回他们读书的投资,时间的浪费,以及人生痛苦的代价。
中国教育界现在的问题跟其它很多国家一样,只是更加严重。我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大学担任讲师三年(1991-94年),现在在英国的时间比较多,对这两个国家的教育界略知一二。美国的情况也一样。各政党为了选票,不断满足老百姓的肤浅的"需要":
(1)大学生录取越来越多,博士硕士也越来越多。
(2)把大量的社区学院,专科, 技工学校和培训机构提拔成大学。
英国的大选即将开始。一位有识之士说,在英国,有三个领域已经非常荒唐,和浪费。但是,任何政党都不敢多谈,因为那是政治上的自杀。哪三个领域?教育,社保和NHS (医疗体系)。政客都绕开这些根本问题,只谈银行家的贪婪,地产商的黑心肠,货币政策,QE, 和外交关系。
在英国,读完硕士博士,很多人短期内 (1-2年) 找不到工作。即使能够找到工作,每年3-4万英镑的税前收入,在吃喝玩乐之外,哪里还有钱买房子?即使租房子也要到一个小时以外。他们就是英国的"月光族"。他们的状况也许不如搬运工,下水道的通渠工人,花匠,园丁和装修工人。这些高收入的体力工作者很多来自东欧国家。
我觉得,咱们的政府和教育界的领袖们有道义上的责任,坦白地告诉全国人民,特别是穷人,"你们省吃俭用,甚至负债累累,支持孩子读了一个有一个学位,经济上的回报率是可能有问题的。讲面子是要付出代价的"。
致歉及有关解决方案
随着网友通过微信和新浪微博私信向“汪本良注册会计师”问问题的越来越多,汪本良注册会计师无法做到一一回复,特向各位网友致歉。有位网友给汪本良CPA想了一个解决办法:让问问题的网友加汪本良CPA个人微信号【3049612686】,汪本良CPA再将网友拉入“财税实务与职业规划交流微信群”,让网友在微信群中问,如果群中其他网友能够回答,网友互相帮助进行回答;汪本良CPA利用碎片化时间看看其他网友回答是否正确,进行补充。
该方法的好处是汪本良注册会计师也可以用语音来回答,提到了汪本良注册会计师回复网友问题的效率。如果是咨询以前“汪本良注册会计师”公众微信的专业文章,建议网友点“汪本良注册会计师”公众微信下方“历史消息”“搜索查询”搜文章来查询;如果是询问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建议您关注公众微信china-cpa后,点下边对话窗中的“职业规划”、“历史消息”、“历史精选”菜单,认真阅读回复文章,领悟我的思维方法,然后在“财税实务与职业规划交流群”中提出比较好。
说明:虽然我建的“财税实务与职业规划交流群”是百人群,但是腾讯微信团队内部规定只要微信群主的微信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均可以将百人群升级为500人群,因此我的个人微信号【3049612686】也开通了微信支付,故每个群上限人数为500人,但是被邀请进入微信群的网友的微信也要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才能进入已经满100人不满500人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