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socialor
功能介绍 你已经或正要接触社会,真来对地啦! 定位:既是社会/学了没,又是社会学/了没。 总之,构建社会人自己的公社,传播社会常识, 分享社会学点滴,发出社会人自己的声音。 特色:三好社员(好分享、好参与、好反思) 口号:今天,你社会学了没?
?
“社会学了没”――社会人自己的公社。传播社会常识,分享社会学点滴,发出社会人自己的声音。微信号:socialor
每周五#男左女右#,回复数字5查看往期内容。你支持男队还是女队,来拉票吧~请在本文文末投票支持你喜欢的文章!
本期主题:春晚看了吗?(第四十期)
女右文章――《2015央视春晚与“歧视”》
男左文章――《当我们谈论春晚时,在谈论什么》
你喜欢哪一队关于“春晚”的讨论就支持谁,就在下面投票支持。可以拉票、可以呐喊、可以转朋友圈、可以无节操骚扰。。。
把投票成功的截图回复到微信平台就有机会获得“春联”哦(2名)。
回复“春晚”查看本期主题所有文章。
面对吐槽与点赞齐飞、质疑与力挺并举的春晚,假如我们借助社会学之眼,会看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1. 性别社会学眼中的春晚
今年的春晚作为“性别歧视重灾区”而遭到了许多女权主义者的批判,后者认为,语言类节目中对“女汉子”“剩女”等女性亚群体的揶揄和嘲讽,是对女性自身存在价值及其主体意义的侮辱甚至否定,并不利于实现男女两性的平权。――这一主张与性别社会学的理论关怀相一致。
性别社会学聚焦于一切制造并固化性别不平等的要素与机理,致力于谋求所有性别(不仅仅包括男女两性)的自由生存和平等发展;其相关理论与女权运动的蓬勃展开紧密相随,因而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色彩。性别社会学关注建基于生理性别(sex)之上的社会性别(gender),认为我们所讨论的“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女权运动之旗手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着名论点“女人并不是生成(being)的,而是变成逐渐形成(becoming)的”即属此例。由于性别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身份,因而性别社会学涉及的议题极为宽广,包括女性在私领域和公领域中遭受的多重剥削与压制、以符号暴力为重要手段的男性统治、定型化男女两性刻板印象的女性特质及男性特质,等等。
运用性别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春晚中的性别偏见显得直白而露骨:“女汉子”是对男性主导的传统女性气质的推崇,“剩女”是在用婚姻评定女性价值以干涉女性的自主选择,“二手货”则在物化女性的过程中实现了男权主义的自我满足;而对矮个子的男性、怕老婆的丈夫、女强男弱的家庭生态等的调侃,则说明男性也深受性别歧视之害,他们“应该”是高大、威猛而强势的,故那些“非我族类”者便只能被人耻笑。
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认为,“过程中的主体”的性别具有表演性,即性别身份是一个能动的动态性概念。在春晚的舞台上,演员不仅在按照编剧编写的语言剧本开展表演,也在依循社会限定的性别规范进行表演。这意味着,春晚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向各个年龄段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受众传递着这样的价值观念: 符合主流的男性是工具取向的,他支配事物,受到称赞;而主流期待的女性则是表达取向的,她居于从属,总被玩弄。
要言之,性别社会学关注春晚中的性别意识形态暴力,力图破束缚个体发展的传统性别观念之“旧”,而立推动个体“成为更真实、更完整的自己”这一愿景之“新”。
2. 消费社会学眼中的春晚
消费社会学的巨擘布希亚对消费(物品的符号价值)取代生产而成为社会中轴的消费社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这里仅从“符码”“内爆”与“超真实”三个概念入手,借消费社会学之眼来审思春晚。
其一,“符码”指由符号意义彼此联结所构建的体系,它决定着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沟通互动。近几年春晚甫一结束,“春晚同款”便在网上热销。那些名牌服饰借着“春晚”这一附加价值,使自身的“大牌”符号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与传播;在符码所组成的意义系统中,“春晚同款”的名牌意味着时尚、新潮与高档,及其背后暗示着的优质生活方式与高社会经济地位。在上层不断创新以区隔和下层不断模仿以追逐的消费领域,春晚的文化内涵裹上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意味,成为了符码体系的有机构成。
其二,“内爆”指打通摧毁各种事物之布局、功能及意义的界限,并借此实现对大众消费的控制与奴役,比如涵纳多重用途的购物中心。“超真实”则指资本制造出的文化幻象超越了生活中实际的真实,成为了比真实还要“真实”的存在,例如电视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成为现实生活中大众仿效的焦点。从物质生产转向文化制造,我们可以看到,春晚正是一个“内爆”的舞台: 综合了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武术、杂技与魔术等形式的内爆艺术,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使之能够各取所需,从而保证了春晚的吸引力。并且,在这样一个集万千瞩目的舞台上,“超真实”更是随处可见。那些戏剧化的生活场景、精细雕琢的身材容貌,无一不是超越了真实的超真实,但是这些不那么切合实际的存在却斩获了更大的市场、俘虏了更多的人心――社会成员会以拥有或实践(其本质是“购买”与“消费”)这些超真实为乐事与目标,从而在虚假的自由中完成了消费社会的殖民与操控。
概言之,消费社会学关注春晚中的消费符号这一事实,揭示了消费者在资本操纵中被催眠、被统辖的可能与现实,以及消费行为的无处不在与复杂形态。
生活百态就如万花筒。对于一样的春晚,从不一样的社会学视角出发,就能看到多彩斑斓的不同景致。
如果觉得咱们推送的文章不错,可以戳一下最底下的推广信息打赏,不花钱,最多花几K流量(*^__^*) ……
上一篇:潮州最低工资将上调 快来看看你的工资涨了多少?
下一篇:2015年央视春晚与“歧视”|女右
站点地图 网站建设
qq:340371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