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饭局上,一位资深记者即席展示博闻强记的功夫,背诵叶芝的《当我老了》,深沉流畅。大家啧啧称赞。记者兴致起来,又一连背了好几首宋词。我用手机搜索出原文,他的背诵果然分毫不差,人人惊叹。
放下手机,我闪过一个念头:这个时代,记忆还是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当然,这话不好意思说出口。我知道,在比我更古老的人类面前,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很快会招致潮水般的教育。更何况,席间坐的都是教育界的名人,天生好为人师,马上就会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当人的记忆很快就能在几秒钟之内被网络信息取代,当网络已经变得触手可及,我真不知道那些曾经耗费如此大心血记诵的知识有什么用?肯定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就是靠这些知识积累慢慢内化的,这些涵养足以支撑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我不否认,一个人的谈吐和内化在记忆中的信息是有关系的,所谓的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大多数是积累的知识在起作用。但是,不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把当年识记知识的时间用来动手、探索、行走和创造呢?可以判断现在的你会是怎样一种气质和修养吗?
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在这些时间里做些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可逆的生活经历,形成不一样的我们。
我小时候没书可读,整天跑在野地里,对家乡的田地、沟渠、竹林、河道了如指掌。六年级开始接触书也是一个偶然,老师也并没有刻意支持和反对,办公室里有书,我也乐得一本本去换来看。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继续奔跑玩耍,直到后来大到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了,才开始认真读起书来。第一本唐诗是在初一遇到的,老师限我一周归还,我知道自己背不出整本书的诗,就在煤油灯下完整地抄了一遍。抄完倒是都似曾相识了。没有网络的时代,都是用最原始的方式来积累所谓的知识,而这件事对当时的我来说仍然是一种游戏。很有可能是青春期到了,突然意识到诗句可以卖弄,让自己显得挺有水平吧。虚荣心作祟,背了很多。我只知道,一旦开始背诗,离自然就越来越远了。后来编印校本教材,里面的诗都是我记忆仓库里的经典。有多少意思呢?是不是因此就能证明我诗词水平高?不见得。但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我的成长由于完全无人设计,因此,大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还算自由。
我有一位初中同学,背诗比我更厉害,那时,他成天拿着唐诗宋词,还卷着,一只手甩到背后,摇头晃脑。到高中仍然是这个样子,在全校的诗文背诵大赛上夺魁,得到成套唐宋词鉴赏词典的奖品,更一发不可收,几乎过目不忘。他后来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交往,毕业至今没有稳定的工作。当年的才子一旦走出风花雪月皓首穷经的环境,浑身上下不合时宜,像是一具印刻了古典诗文的出土文物。
我还有一位初中同学,从不背诗,非常喜欢玩,骑马、养狗、野营、钓鱼、游泳,还顺便搞点小发明。他后来做过老师、当过兵、卖过童车、推销过净水器,最近硬是摸透了非常复杂的机床,在从事精密机床的销售和技术指导,自办了一家企业。他从不记忆书本知识,甚至习惯于很快清空过去的知识,他所具备的就是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还有对这个变化的时代始终保持的好奇心。他很早就在阿里巴巴注册,口袋里揣着好几张不同行业的名片。
两位都是我的好友,但是跟谁在一起更快乐,可想而知。
一个是中国教育的成功样本,一个更像是游历在体制教育之外的美国人,我是中间人。我们就像是三个世纪的形象代言人。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中国教育的反应最慢。孩子坐在21世纪的教室里上着中世纪的课。智能设备对孩子来说,只是不允许把玩的危险物品。教室里的电脑只是代替黑板,帮助老师把原本抄在黑板上的东西以更密集的方式展示给孩子。在北京,智能化设施超越美国的校园里走出来的依然是书包沉重因循守旧的学生。
但网络开始改变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一回,我在教室的多媒体上演示谷歌地球搜索,孩子们觉得神奇极了,原来从空中看地球是这样,原来我们这间教室的屋顶上有一双上帝之眼,原来课文中的故宫和长城可以马上搜索,并且逼真呈现。其实这早就不是新鲜事物了。知识记忆在这个搜索引擎驱动社会的时代简直显得可笑。你可以不知道长城的具体数据,但只要你会搜索,你知道从哪儿快速找到孩子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未来的时代,现在书本上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不用识记。你可以随时获得信息,甚至学生提前获得信息。眼前的那个老师穿着西装,能够熟练地用手机摇微信,但他不知道怎么去收听有意思的公共教育账号,播放给孩子们听。他仍然在拿着粉笔演算,全然不顾答案早已经出现在孩子手中的ipad里。
能够想象未来的电脑只是一个搜索引擎的样子么?没有操作系统,甚至没有本地磁盘,一切都依靠云存储、云计算解决,网速快到无需等待,即使你在北极村,依然可以随时听到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当你和爱人相偎在在阿尔卑斯山开满鲜花的草地上,你想对她吟诵《当你老了》,只需要对谷歌眼镜发一个指令,甚至不需要动手,全诗就会完整地显示在你面前。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让它们显示在空气中的大屏幕上,然后用最动听的声音读给她听。她绝不会因为你背不出诗句而觉得不够浪漫――因为你花了更多的心思制造浪漫。
清空你的大脑,留下更多智商去考虑怎么取悦你爱的人吧,而不是去偷偷背诗。
是时候放下教育姿态了,解构教育权威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手中的网络。它比老师足够强大,如果你不打算利用网络去搜索有意思的东西,那么,孩子自己会去寻找。不用担心他会找到一些无节制的垃圾。开放的时代,他总会找到合适的信息,只要你不利用成人的权威干涉和扭曲。造成网络危机的是无底线的封闭和无节制的开放,总想去控制,势必带来强大的认知冲突。成年人的世界亦然。
人的学习过程,只需要掌握两个技能就可以了:一个是准确搜索和整合信息,一个是论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努力实现它。当这个世界都装在孩子手中的智能设备中时,老师是时候想想,自己该干点什么了。未来的教育,甚至连教室和学校都不再重要。你无法想象一个人的自由有一天可以张扬到如此彻底,感谢网络。
如果教育不是面向未来,而只是一味沉浸在过去的知识系统里,那就不是教育。怀旧是情感,不需要教育。自由的教育不是告诉孩子这个词,不是把孩子赶出教室做几个游戏,而是不去框束孩子的创造力,不以学习为借口向孩子灌输知识。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中国教师贫乏的想象力。人永远不能被机器所取代的,不是记忆和存储,而是精神。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世界的好奇,追求幸福的勇气,还有去爱别人,这才是我们需要影响孩子的。当然,首先你自己要具备这种能力。
一、亲子营【展览参观】栏目已上线,请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或回复【展览参观】,浏览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的最新展览参观信息,该栏目与官方网站同步更新。
二、请点左下角“阅读原文”,或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礼物”二字,下载40T精品睡前故事、中英绘本、英语自然拼音、动画电影、BBC|discovery纪录片资源。咨询请加小黑的微信:heiyouhui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