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这么多武器被"吹过头",中国一战机在列!
2015-03-02 12:13:02 来源:铁血军事

当年这么多武器被"吹过头",中国一战机在列!

2015-02-28 铁血军事 铁血军事
铁血军事 \

tiexuejunshi

铁血网,基于铁血论坛资讯内容的军事类资讯门户。提供中国军事、世界军事、军事新闻、原创军事评论、军事科技、军事小说、军品装备等全方位的中国军事及世界军事内容。

F-117“夜鹰”
F-117“夜鹰”:F-117虽然是先进的隐身战斗轰炸机,但并不是非常彻底的革新设计。

例如为降低成本和研制风险,早期的F-117A上采用了大量现有设备,如飞控计算机是F-16A/B的,导航系统源自B-52的,发动机来自F/A-18的,起落架为F-15的。但后来洛克西德在美空军的要求下,逐步提高F-117的性能。第一阶段的工作始于1984年,用IBM公司的AP-102取代了台尔柯公司的M362F计算机,第二阶段的改进工作对座舱进行了改进,并加装了霍尼韦尔公司的多功能显示器、三维飞控管理系统和活动地图等。

F-117A深受美国空军的青睐。之后由于隐身攻击机A-12计划的取消,B-2的大量削减,美军对F-117A更加倚重。但F-117有许多缺点,这主要是设计时以隐身性能为首要考虑而造成的。如例如速度慢,机动能力差,这主要是因为机身结构、布局为照顾隐身需要,气动性能不佳,发动机则推力减小,并且无加力。

到1990年为止F-117项目共耗资65.6亿美元,这样平均每架飞机耗资1.11亿美元。其中20亿美元用于研究发展阶段,42.7亿美元用于采购,2.965亿美元用于修建基础设施,飞机的平均单机出厂价为4260万美元(1990年币值)。

2005年12月,美国防部计划从2008年开始提前退役F-117隐形战斗机,以节省经费,以便美空军为其钟爱的F-22“猛禽”战斗机项目申请更多经费创造条件。

据报道,这份仅14页的预算文件主要规划美军2007年至2011年间重大装备经费项目。美空军的F-117隐形战斗机将从2008年开始逐步退出服役,比原计划的2011年开始退役提前了3年。

科曼奇武装直升机
美军科曼奇武装直升机:在21年的“孕育期”中,“科曼奇”曾几次差点“流产”,但是,因其头顶罩有种种光环,才幸免于“难”。隐形能力是“科曼奇”最具特色的“光环”。有人说RAH-66“科曼奇”是直升机家族中第一种隐形直升机,也是唯一的“隐形者”。更有人把它叫作直升机家族中的F-117。

的确,“科曼奇”有不少突出的隐形设计。它除采用了B-2轰炸机和F-117这两种飞机的隐形技术外,还采用了专为RAH-66研究的新技术。“科曼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比目前其他直升机的都小,仅是它们的1%,因为它广泛采用了复合材料。有人说RAH-66“科曼奇”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复合材料最多的实用直升机,这话并不过分。

因为它所用复合材料占整个直升机结构重量的51%,而美国军用直升机UH-60“黑鹰”所用的复合材料才占9%。“科曼奇”的强生存能力是波音公司一直在炫耀的一个特点。有种说法广为流传:

“科曼奇”飞在空中你根本看不见它;如果你能看见它,你也击不中它;就算你能击中了它,它也不会被击落;假如你真的击落了它,它的飞行员还能活着!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科曼奇”的强生存能力由此可见一斑。“科曼奇”的防护力更是非同一般,其机身装甲是一种新型合成材料,既减轻了重量,又能抗御动能弹的打击,被誉为“刀枪不入”的铁布衫。
科曼奇”头上的另一个光环就是“全数字化直升机”。它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数字化、智能化的直升机。最为突出的是,“科曼奇”执行侦察任务是在计算机帮助下完成的。从发现战场目标到指挥攻击力量出击这整个过程,普通侦察机需要1~2小时,而“科曼奇”则只需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

更为神奇的是,“科曼奇”的故障显示系统可以预报即将发生的故障,并显示出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停止“科曼奇”的发展计划最早源于2001年,当时曾在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役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指示助手,抛出了一份全新的国防战略评估报告,即“拉氏报告”,认为美军的战略重心须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作战转移到打赢恐怖分子的“不对称战争”上。

美军应当削减常规部队特别是陆军的规模,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发展导弹防御体系(NMD)、远程隐形轰炸机等高科技装备。因为近几十年来,美国发动地面战争的机会越来越小,维持现有部队规模“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浪费”。在这种气氛下,美国国防部在2002年5月砍掉了价值高达110亿美元的陆军“十字军”自行火炮合同,现在又终止了“科曼奇”直升机的发展计划。在决定停止“科曼奇”的发展计划后,美国陆军的将领赶忙出来解释说:

我们是在对“两年半来的美国反恐战争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军的作战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后,作出撤销“科曼奇”研发项目决定的。陆军参谋长休恩梅克将军也承认,放弃“科曼奇”是一个重大而艰难的决定,但“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如果仅仅是费用过高并不足以让“科曼奇”“胎死腹中”,促使美军放弃“科曼奇”计划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用21世纪的眼光来看,“科曼奇”当年的设计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斯特赖克”系列轮式装甲车
“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是美国陆军最新一代主战装备,也是陆军部队转型的重要标志。2000年11月,美国陆军与通用汽车公司和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的合资企业―GM GDLS签订了价值40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合同规定生产商为陆军过渡战斗部队旅提供2131辆新型轮式装甲车。

它是远距离部署的快速反应部队的理想“坐骑”。它车长6.985米,车宽2.7 2米,车高2.64米,最大重量17.2吨。一架C-130“大力神”可运1辆齐装满员的“ 斯特赖克”,一架C-17可轻松载运3辆齐装满员的“斯特赖克”。

“斯特赖克”还可直接从C-17转装到C-130上。“斯特赖克”的各种变型车的车重车体也都符合空运的要求。装备“斯特赖克”系列装甲车的快速战斗旅能按五角大楼的要求,在 96小时之内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斯特赖克”的战略机动性无疑是上乘的。

然而,它在伊拉克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除了反美武装不断变化打击战术,其自身设计与战术运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它的快速机动与有效防护存在矛盾,感知优势难以代替行动优势,远程打击与近战突击不好协调,这些方面上,“斯特赖克”仍然任重而道远。

印度“超日王”号航空母舰
图为印度“超日王”号航母与维拉特号航母驰骋印度洋。

翻修过的“超日王”号排水量达4.5万吨,长283.5米,最宽处59.8米。它最多可搭载30架飞行器,包括俄制米格-29K战斗机―俄罗斯米格公司为印度量身打造的机型,还有卡-27反潜直升机和卡-31预警直升机。舰载人员可达2000人。面对“超日王”号的到来,印度军事专家骄傲地称其为“改变游戏规则者”。

《印度时报》援引一位印度高级军官的话称,这艘航母将成为“扭转乾坤”的角色。据报道,在靠泊印度母港之前,“超日王”号航母将与现役的“维拉特”号航母一起在阿拉伯海游弋,以显示印度的军事实力。

还有印度媒体称,“超日王”号将与“维拉特”号共同服役一段时间,实现印度在东西海岸各部署一艘航母的梦想。

印度国家海事基金会专家巴斯卡说:超日王’号将会加强印度海军的技术水平。当它与‘维拉特’号相遇,一块儿回到印度领海,这对很多印度人来说都是值得骄傲的时刻”。

没有固定翼预警机,仅靠预警直升机,“超日王”号的态势感知能力就远远无法与尼米兹、戴高乐这样的完整版航母相提并论。

再看战斗机。作为一种中型战机,米格-29K与美国F/A-18E/F“超级大黄蜂”、中国歼-15“飞鲨”等重型舰载机相比,作战半径、滞空时间、雷达性能与弹药携载量都处于下风,相当缺乏底气。

中国歼-12战机
歼一12是中国航空工业摆脱仿制,第一种完全依靠本国技术力量研制的小型喷气战斗机,为后来中国独立研制战斗机奠定了基础。但歼一12的研制仍然是中国军方对于空军发展方向认识偏差的延伸。“小歼”的研制计划是吴法宪等人鼓吹“开展空中游击战”思想和“歼一6崇拜”的直接产物。

歼-12的确做到了小、轻、灵,但重量轻体积小恰恰也是它的致命弱点。由于重量限制,加上其机头进气布局,歼一12的电子设备被大幅压缩,没有机载雷达,无法进行视距外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这几乎直接导致歼一12最后胎死腹中。

80年代初,设计师曾向海军航空兵提出以歼一12担当“岛载机”:利用其短距起降的特点,改进后放到国防边疆的岛屿上,承担大陆基地歼击机航程不足而无法担当的国土防空任务。到90年代初,国内论证发展舰载机,设计师又极力推荐歼一12改型方案。

进入“九五”规划以后设计师又提出以F一22为作战目标的新型空优歼击机设计蓝图,但此方案依然无法解决小机体与多设备、多航油的矛盾,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印度“阿琼”坦克创造了3代主战坦克研制周期的世界之最,曾被世人称为“最难产的坦克”。

1972年,根据与巴基斯坦作战的经验,印度军方提出用一种新型坦克来替代“胜利”式主战坦克。同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发展局开始了新型坦克的方案研究。印度起初将该新型坦克命名为MBT80,后又以印度教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改称为“阿琼”式主战坦克。
1974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了“阿琼”主战坦克的研制计划,并为这一项目拨发了1.5亿卢比 (约合350万美元) 的研制资金。这个数额在三十多年前的印度可算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印度官方对未来陆上“战神”的期待由此可窥见一斑。

由于本身技术储备不足,虽然大量选用了国外先进的坦克部件,但在整合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原型车自制部件的比例为73%,但到实际生产中,进口部件比例高达60%,其所谓自主研制成为笑话。“阿琼”实际沦为了国外产品的“组装货”。“阿琼”从正式批准研制到批量生产,时间长达30年之久,相比之下,德国研制“豹2”和美国研制M1所花费的时间都不超过15年。

迫于无奈,印度决定进口俄罗斯T-90S坦克(其中大部分在国内按许可证生产),同时宣布将在现有的“阿琼”Mk.1基础上研制“阿琼”Mk.2型主战坦克,以满足陆军需要并应付国内的批评声浪。

伊朗新型“贾马兰”号驱逐舰
“贾马兰”号虽然是“伊朗国产第一舰”,但无论是武器配置、排水量,还是设计方面,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

由于仅装备76毫米口径主炮和机关炮,其防空能力十分有限,不过舰上的反舰导弹被西方猜测为融入了“中国血统”,拥有不俗的战力。

无论是伊朗国家电视台,还是《德黑兰时报》,对这艘新型战舰都是用驱逐舰(destoyer)来称呼。不过,西方军事媒体并不认可这种称谓。美国环球铁血网21日载文分析说,伊朗人所说的驱逐舰从外观上看,非常像英制“沃斯泊”(Vosper Mk 5)轻型护卫舰的翻版。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伊朗从英国得到4艘“沃斯泊”级护卫舰,目前至少还有3艘在服役。伊朗人从2002年起,在该级护卫舰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驱逐舰。不过“沃斯泊”级护卫舰排水量仅为1500吨,而且伊朗媒体也称“贾马兰”号驱逐舰的排水量为1420吨,与目前国际上动辄达7000吨的驱逐舰相差实在太远。“伊朗人一直有夸大其辞的传统”。

日本“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出云级护卫舰(日语:いずも型护卫舰,英语:Izumo-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旗下的一个直升机护卫舰(Helicopter Destroyer, DDH)舰级,拥有与他国海军直升机航空母舰乃至于轻型航空母舰接近的舰体构造、功能与吨位。

出云级计划被用于取代1980年代初期即开始服役,已老旧化的白根级。与日向级直升机护卫舰相比,虽然出云级的吨位与功能增加,但为了控制预算,因此弱化了出云级的侦商能力与自卫武装。FCS-3射控系统只保留对空搜索的OPS-50雷达,取消了垂直发射模组与射控雷达组件;声纳只保留了舰首的OQQ-23、OQQ-21船体声纳则取消。

出云级护卫舰是目前海上自卫队所拥有最大的船舶类型(满载排水量目前没有公布,按照标准排水量比较),已超过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日本帝国海军所操作的飞龙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17,300吨,满载排水量20,165吨,全长227.35m),并与当时美国海军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相当(标准排水量19,800吨,全长247米)。

与现代的同类舰只相比,出云级的规模已超过意大利海军轻型航空母舰加富尔号和西班牙海军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武力投射舰。2013年8月6日,出云级一号舰“出云号”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举行下水典礼,该舰预计于2015年3月正式服役。

虽然名义上是护卫舰,有报道认为出云级在功能与定位上却比较接近他国海军的直升机航空母舰。日本的战后宪法限制该国不能拥有海军,自战后海上自卫队初设时就已扬弃所有旧日本海军的舰级命名方式,并在1962年时统一将所有具武装的舰只命名为“护卫舰”,延续至今,而出云级也包含在其中。

有报道指,防卫省在设计之初已考虑让计划编号22DDH的首号舰(也就是之后的出云号)搭载直升机以外的固定翼飞机,并在设计图中已为固定翼飞机预留梯形结构的甲板设计;也有报道认为,相较于之前的日向级,出云级在设计上更容易改装为搭载F-35的轻型航空母舰。

2013年7月14日,有报道指出日本政府考虑在2020年代中期为海上自卫队的直升机驱逐舰引进并部署F35B固定翼舰载机,将其升级为航空母舰。

但是,在同年7月16日的防卫省新闻发布会上,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否认了这一说法。对于有报道指舰上甲板能提供F-35战机垂直起降,有评论指出日本计划引进的版本是传统起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