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虎 (微信公众号:跑步者说)
穹顶之下,雾霾更是跑者的痛。
在跑步者说微信后台所有咨询的问题中,“雾霾天能不能跑步”提问的频率仅次于“早上跑步还是晚上跑步好”。
如果上面的这组小小的数据带给你的只是苦笑,那今天柴静雾霾调查里的一系列数据带给我们的恐怕只剩下一个苦字了。
我们的车十年之间增加了将近一个亿,光北京2010年一年增加的车是80万,所有这些车头尾连起来,可以从北京排到深圳,再从深圳排到北京,造成的结果就是,北京PM2.5最大的来源是机动车,占到了31.1%。
某城市一年的雾霾日达到200天以上,你绝对猜不出它竟然是杭州,这座城市的马拉松,在最受欢迎的马拉松赛事评选里,排名第三。这样一个人人向往的城市,同时还是全国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车,它的机动车的污染率达到40%。
柴静在演讲里继续提到,车多就污染吗?东京不是比北京车多的多吗?怎么没有看到这么严重,北京市交通委的人解释说,东京90%以上的人是坐轨道交通,只有不到6%的人在开车。
那北京呢?
35%的人在开车,而且在中心城市基本这么堵着,一停车一怠速排放是两倍,一刹车重金属的排放会更多,所以每天在北京高峰期的时候,六环以内每个小时PM2.5的排放量是1吨。
下面这组数据可能多半人会脸红:
北京人在五公里以内开车的有多少,44%,将近一半。
这其中有12%的人是在两公里以内开。
7%的人是在一公里以内开。
一公里是什么概念,我想对于跑步的人再清楚不过,对于一个初跑者,可能需要八九分钟,对于一名经常跑步的人,可能也就是四五分钟的事,而它的距离也就是去趟超市、菜市场的概念。
柴静在接受人民网专访中谈到,她并不想鼓动号召他人必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那有一种强迫性。她认为“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确实如此,柴静调查的初衷,是为了女儿。
我想,每一个爱跑步,爱生活的人,都是因为心底有了某种特殊的爱惜才开始的吧,那么我们总应该做些什么吧?
1、
如果我们在五公里范围内出行,请选择跑步吧!这种出行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在时间的消耗上,它最多比开车慢15分钟而已,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耗费了15分钟,其实它却增加了你生命的长度。
2、
如果出行范围在10公里左右,那就一半跑步一半选择交通工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随着时间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10公里范围内的出行,你也可以一口气用跑步来完成啦!
3、
既然是心底有爱惜,那最重要的就是带动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也加入到跑步的行列,尽管有一天我们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永远都有你和Ta跑过的路。
4、
最重要的,既然我们把10年前已经出现的霾当成了雾,那就表明这依然是一个长久的战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时刻关注你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抓住每一个可爱的蓝天,也要躲避每一个灰色的日子。
5、
其它一切让你认为对环境是一种威胁的现象和行为,都要尝试着挺身而出,敢于劝说,“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你还可以拨打12369。
最后,希望明天的“光猪跑”,不要因为雾霾出现这样的画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