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新东北现象”?怎么解?
2015-03-02 13:34:16 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怎么看“新东北现象”?怎么解?

2015-03-01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中国绿公司年会8折优惠倒计时16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抢年会门票

?【导读】

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将于4月20-22日在辽宁沈阳举行。我们将陆续择取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文章予以刊登。本文是辽宁日报记者深入东北三省采访调研,解析“新东北现象”这个标本。

  


东北经济是否进入寒冬?

大连湾,零下20摄氏度。一座名为“西方巨人”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正在进行最后组装。我们正在吃老本。”迎着刺骨的寒风,站在码头上的大船重工副总经理殷学林说,“从去年到现在,我们只接到一个新订单。”东北的煤城、钢城、油城,感受同样强烈。

  


但沈阳华晨宝马公司的焊接车间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近700台机器人在火花飞溅中忙碌作业,流水线上每隔两分钟就跃出一匹“宝马”……2014年,华晨宝马产值突破1000亿元,产量近29万辆,增长34%。

大连光洋科技公司有一个深19米、面积1.5万平方米的地下机床王国。“这里一年365天温暖如春,温差不超过1摄氏度。湿度、温度、震动的些微变化,都会影响到机床生产的精度。”董事长于德海向记者解释道。

就在这座地下工厂,于德海团队研发的五轴联动机床,打入了机床鼻祖德国的市场,令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侧目。于德海也在发愁,订单太多,产能太小。公司正在筹建一座24万平方米新的地下车间。

这就是新常态下之东北。凡是产品单一或居于产业低端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凡是产品结构优化,技术领先的企业,都保持着旺盛势头。

虽然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全国“垫底”,但是就业、物价、收入稳定,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多年少有的。消费这驾“马车”拉力强劲,增长均在10%以上。

东北振兴还有哪些问题有待破解?

不妨借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分析东北振兴的变与不变。

――加法。从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城乡居民收入也大幅增加。

――减法。钢铁、水泥、造船等本该淘汰、限制或转型升级的落后产能不降反升,扩张迅速。

――乘法。传统产业仍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仍在爬坡过坎。

――除法。行政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不发达的短板仍待补齐。

  


在一家大型国企的车间里,我们看到的是清一色的外国设备。而东北的科研成果常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一些国企缺乏创新激励机制,决策慢;南方企业主动上门找技术,当场拍板购买,有的甚至成果没出来就先付定金买断……”一位科研所负责人说。

“东北经济的下滑之势,表面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是没有根本解决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集中爆发。”调研中,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和专家的一致看法。

显而易见,东北面临的这一轮冲击,是对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的直接冲击,不转、不调,就不是活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否活得下去的问题。

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说,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与横亘眼前的体制、结构障碍进行决战――这是当今东北人无法回避的历史命题。

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国发展全局出发,对东北新一轮振兴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为新一轮振兴加油助力。

大连市委书记唐军说:“现在照着原来的模式跑,跑得越快死得越快。速度下来了,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把体制机制结构问题解决好。”

在大连长兴岛,总量45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完全投产后,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大连。项目立足高端和精细,粗放发展的老路一去不复返。

  


――借船出海,借路入关,东北经济要搭乘开放的机遇。

“船”是“一带一路”的大船,“路”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协作之路,让东北更紧密地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也为东北铺就了通往振兴的“黄金通道”。

――危中求机,机中求变,东北经济紧抓创新的机遇。

当有人埋怨市场疲软时,沈阳远大集团控股会总监贺先文却说:“市场没有永远好的时候,但任何市场都没有走到头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靠改革引领创新、靠创新创造市场。”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记者大开眼界:从取货、搬运到装配零部件,直至喷涂、烘干、检测、成品入库,全由机器人完成。公司董事长曲道奎说:“数字化时代,全球市场上不会再有任何空隙。一旦落伍,不但吃不到肉,可能连喝汤的资格都没有了。”

忧患意识背后,是抢抓机遇的举措――东北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催动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嬗变。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东北人并不缺乏改革的勇气和实践。中国工业博物馆真实地记录了中国改革历史上的一个个首创:第一家破产企业,第一份厂长承包责任书,第一家大型国企股份制改造……

东北要振兴,必须拿出昔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决心,蹄疾步稳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要有涉深水、闯险滩的勇气。

调研中,我们曾问多位企业家:“对政府有什么要求?”

他们异口同声:“放手!”

啃下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在考验着东北。

东北特钢旗下的抚顺特钢最近完成了定向增发,实现了管理层和员工持股,企业立刻换了个样儿。

“国企遇到的问题,很多是自身问题,要大胆地改啊!”东北特钢董事长赵明远说。

――改革,要有攻坚克难、永不言败的精神。

东北人生来就有豪迈之气。在东北,我们结识了这样一批企业家:

他们有勇气,从不退缩,绝不低头。面对外企收购和高薪聘用,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苏永强断然拒绝,“再困难,也要把阵地守住。丢了,咱中国人就没有说话的份了。”

他们有志气,自力更生,顶天立地。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于德海带出了一支创新队伍,十年磨一剑,实现了反超和引领。

他们有骨气,咬牙负重,悲壮前行。风雨六十余载,他们始终是中国工业的脊梁,生产着“国之重器”;他们是“共和国的长子”,即使付出巨大牺牲,也默默承受,义无反顾。

一脉相承的拼搏、奋斗、创业精神,正是东北振兴的希望所在!

67年前,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辽沈战役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前哨之战。毛泽东说:“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67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一轮东北振兴就是一场新“辽沈战役”。习近平指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今天的东北,需要一次新的涅?。

  


时评:保守观念重于改革意识

乘坐高速经济列车奔驰十年,东北板块突然减速。去年,辽吉黑三省GDP增速位列全国后五名。难道当年“东北现象”重又回归了吗?

表面上看,“新东北现象”是外需不足、投资拉动减弱造成的“减速”,实质上是没有解决好的传统产业发展困境和老工业基地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计划经济沉疴造成的体制机制制约没有根除,“硬发展”又造成了矛盾叠加。不可否认,在东北一些地方,速度至上重于效益至上,发展导向重于转型导向,投资拉动重于创新驱动,有形之手重于无形之手,保守观念重于改革意识。这正是当前东北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

目前,东北振兴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东北振兴高度重视,国务院又出台了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家提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为东北振兴提供了新的战略支点。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浪潮,倒逼东北迎头赶上。“共和国长子”责无旁贷,要打好市场牌、改革牌、创新牌,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在追赶中实现新的超越。(来源:辽宁日报)

回复“贺岁”,看独家视频《CEC大佬大拜年》





中国绿公司年会参会8折优惠倒计时1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抢年会门票
↓↓↓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