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报馆言善,不据位而救民
令友求子,拟舍百金。当令请百部《感应篇汇编》,以送通文理有信心之正人君子,实为不可思议功德,当获感通。又须知求子,先须从培德节欲起。印施善书,乃培德之一端,非止乎此而已。培德,当常看《感应篇》、《阴骘文》。善则随分随力而行,恶则如怨如仇而去。袁了凡①行功过格,乃认真体察,丝毫不容放过。故命本不寿而寿,无大功名而大功名,无子而有子。果能追彼芳躅②,以期德日增而过日减。即不用功过格,凡了凡之所得者,令友亦当得之。况彼主持报馆,握言论机关之权。凡伤风败俗之无益文字,概勿登报。凡淑世善民之格言至论,日载几则。渐摩渐染③,令人日趋于善而不自知。此实大丈夫不据位而行救国救民善政之大权。具此因缘,不知如此而为。所谓虽登宝山,仍复空手而归耳。惜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与永嘉某居士书》)
【注释】
① 袁了凡:明代进士,着有《了凡四训》。
② 芳躅(zhú):美好的德行示范。躅,足迹。
③ 渐摩渐染:逐渐进行磨练和熏染。
【按】
本文是对某居士之友求子的指导,并劝导该居士主持报馆,掌握言论,应当摒除恶俗文字,倡导仁善。如此则可谓不据其位,却起到了救国救民的大作用。从事信息传媒资讯工作的人士,拥有如此劝化世人培植福德的大好因缘,倘不加珍惜利用,可谓虽登宝山却空手而归,让人可惜;若更大肆宣扬恶俗内容,则让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