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乡村春节
2015-03-02 13:48:11 来源:科技说

我印象中的乡村春节

2015-03-01 老铁 科技说 科技说
科技说 \

kejishuo

科技说,铁哥官方微信,在这里了解互联网另一面。

春节回来,铁哥一时很难找到年前的写作状态,在经历几天的酝酿之后才写出此文,从今天开始,科技说将会继续连载。今年的科技说将以每天两篇的原创频次为大家提供优质内容,其不同在于第一条为互联网方面原创,第二条会将铁哥日常生活观察写成随笔。希望大家继续支撑我。


前几天关于某博士回乡观察感慨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对于农村对于农村春节大家都在讨论,争议很大。下面请容许我回忆下我心目中(仅为心目中)的春节印象。


小时候春节的开始与鞭炮。小学四年级开始我们就要上晚自习,冬天(一般指腊月的寒冬)村里小卖铺就开始售卖各种鞭炮,起初我们是把100响的小鞭拆成一粒粒的,这样经得起放,后来才有擦炮,没有导火线,在火柴盒上擦一下就着,最神奇是可以在水里炸,村里各个臭水沟都是擦炮施展拳脚的好地方。下晚自习基本就是村里乒乒乓乓炮仗的最高潮,当然花样更多的优质鞭炮我们都会留在寒假后,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前后。


那时候村里人还不像现在过了正月初六就纷纷出去打工,印象中那时候村子里达人都比较悠闲。主要表现为男人们大都集中在街道中随处可见的象棋摊中,俩人下棋周围一群人跟着着急出主意。从早上下到晚上,到了夜深还能看到三五个人接着昏暗路灯在下,直到被各自家媳妇骂了多次才不舍离开。而女人们则是三五一群在村中空地燃起一堆堆的火堆,聚在火堆边讲着他人的八卦,手里在给家中大人孩子织毛衣毛裤。


小学时候每年的期末开始成绩都要在村委会前张榜公布,大人家长都要在榜前努力找自己的孩子。当然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三年级我考了全校第一名,奖励我买了五块钱一只的手枪,没玩几次就扔一边了。前几年收拾旧东西给扔了。


腊月二十三祭完灶爷年就越来越浓了。我们那是要炸肉丸子、蒸包子、蒸花糕还要炸各种小吃,然后就是备各种年货。我印象中年味最浓的印象是寒假作业,中间有各种谚语、故事、图画,让我感觉虽然题目差不多,但寒假作业真是比暑假作业喜庆。


印象中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超市遍地,买肉都得跑好远去,也有些农户把养了一年的猪在春节杀了,当然没办什么手续,私下宰私下卖的。大人们要跑好远并且相约几个人一起去置办年货,主要是炸丸子的牛肉、包包子以及春节期间主要吃的猪肉以及各种米面油盐调味品。早上大人们出门,中午后就会把盛满年货的篮子带回来,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先炒一些给我尝尝。那时候没冰箱,幸好暖冬在那时候还不算流行,肉就直接放在户外的篮子里,晚上怕老鼠偷吃拿回房间。


除了备年货和下棋,大人们一般还是在麦田里,除草之类的,我爹有年大年三十吃了中午饭觉得无聊就背着锄头下地了。年三十下午三点后年味才真正起来,家家户户贴春联,对了,家里老人去世不满三年是不能贴春联的。春联多数还不是现在的印刷体,而是找村里能人写的春联,我爹是每年到腊月十五就备好笔纸去找人写春联。还借了本春联书,选自己喜欢的春联喜庆话。我二姨事多忘了找人写春联,姨夫就自己拿纸笔龙飞凤舞写了一组,用他的话说:“红纸一贴不看字就喜庆”


贴完春联,女人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带着孩子要去坟地。给逝去的老人烧纸,并喊老人回家过年。这也是我觉得最有年味的时候。所有人在那天都会出来,村外小路热闹非凡,大家去坟地但丝毫没有一点伤感,脸上都是笑。到了爷爷乃奶奶、太爷太奶、租爷祖奶的坟前,全家人要跪下,烧纸并对着墓碑磕头说祝福话,邀请老人们晚上回家跟我们一起过年,随后在坟前放一挂鞭。没一点伤感,然后再磕个头,大家笑呵呵离开。一路上遇到所有人都是祝福,这时候村里村外已经鞭炮隆隆了。


回去以后,女人们已经把饺子包好。头三碗要燃香上供给各路神仙,然后再放一挂1000响的鞭炮。然后全家开始吃饺子,放各种花炮。后来看电视才知道,有些地方年三十是吃年夜饭的,可我们那年三十就是一碗饺子。

吃完饺子,放会花炮,等父母收拾完厨房就等着看春节晚会,我还要熬到12点再放炮,然后把新衣服拿在枕头边,等着过年。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都是被炮声吵醒的。大年初一我主要做两件事,点旺火和放炮。大年初一要在院子里燃起火堆,火越旺代表来年日子越旺。这时候最能烘托旺的就是芝麻杆,易燃含油,火苗高。等我妈把饺子煮好,又是上供一番之后会下令我放炮。小学一般是两千响的,后来是一万。这时候全村都跟打仗了一样,噼噼啪啪,从早上六点多延续到将近十点。


早饭依然还是饺子,等吃完了饺子就要跟叔伯以及叔伯兄弟姐妹一起去本家拜年。我们家人数比较多,小二十口子人,去各个本家亲戚拜年,浩浩荡荡的。拜年先是对长辈客套拱手祝福,然后要全家人一起对着本家的爷爷奶奶三鞠躬,还要对堂屋逝去的祖先照片三鞠躬,很郑重。虽然有些亲戚我至今没分清到底什么关系,也从未见过照片里的那些老人,但那天都是要非常尊重正式鞠躬拜年,鞠完躬会获得几块钱不等的压岁钱。


午饭是最重要的,兄弟几个往往在一起吃饭以示隆重。吃的啥我都忘了,只记得午饭后我都会缠着堂哥陪我放炮,然后跟几个堂兄弟打扑克。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大人们则会在一旁聊天,冷天就围着火炉磕着瓜子聊。


从大年初二到初六就要走亲戚了,各种亲戚这几天都要走一遍。大年初二是要去姥姥家,初三去爸爸的姥姥家,其他时间亲戚各自安排。于是就白天走亲戚,晚上跟堂兄弟打扑克牌,父母也从来不会扫兴的问作业完成情况。初六之后,亲戚走的差不多,就开始继续疯耍。接下来就盼元宵节,我们那元宵节是过正月1516两天的。白天去县城看各种文艺汇演,有划旱船、猪八戒背媳妇、踩高跷热闹极了,晚上回村子里打灯笼。


元宵节我们是要打灯笼的,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会拎着小灯笼在大街上走,热闹极了,开始都是蜡烛的简单小红灯笼,后来流行各种电动的,花样也多了起来。男孩子觉得灯笼太娘,就自制萝卜灯。将白萝卜挖一个大坑,里面灌上家里的报废机油,用棉花做灯芯,再用一根竹竿挑着,又亮又酷。


过了正月十六就是正月十七,也就是开学的日子,年就真正过完了。


当然以上累牍文字都是我记忆中的春节,这些年回去过年却发现现在的春节越来越不像我印象中的春节了。


村里的闲人越来越少,年29还有人没回来。置办年货也都在本村超市解决,不再有过去热火朝天的尽头,春联都是千篇一律的印刷品,能写春联的老先生要么去世要么写不动了。年三十村外的那条小路也不如往年笑声多,每个人都行色匆忙,打工的人也似乎沾染了城里人的快节奏,偶尔凑到一起的也都是在讨论年后去哪打工的问题。炮放的越来越少了,小孩子们都抱着智能手机聊天、游戏。大年初一也不再去给亲戚们鞠躬,只是碰到拱手说句祝福话。大年初三就有人回城打工了,大年初六开始各路人都已经踏上回程,年就没有了。


元宵节的灯笼貌似十年前就自动消失了。


――――――找铁哥――――――

铁哥在百度百家,搜狐客户端,艾瑞,今日头条,雷锋网,蓝鲸TMT都有入驻,大家可到处找铁哥,此外新浪创世记,虎嗅,钛媒体不时发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