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加红糖水”除臭,能否抵挡住上万人如厕?昨天是国庆长假第一天,武昌火车站客流突破14万人次,上周专门做过除臭实验的四座站前公厕经历了首考。武汉晚报记者发现,在市内的主要景区和窗口,如厕不必再掩鼻匆匆。(10月2日 武汉晚报)
国庆来临,各公共场所人流爆增,为了应对国庆客流,武汉市武昌区城管委通过一场小实验,给武昌站四座公厕量身制定除臭方案。效果立竿见影,与先前几米开外就得捂鼻子相比,现在进入公厕内可以正常呼吸;由于每天如厕人次过万,除了定期清洗、喷淋用果皮加红糖水自制的环保酵素,每间公厕内悬挂了除臭设备,悬挂在墙上的除臭设备持续散发出香味,中和了部分异味。
武汉市在公厕管理上,应该说是下了不少功夫,动了不少脑筋,创造性地想出了果皮加红糖的除臭方法,让如厕者都能够正常呼吸。虽然说不是什么大事情,但体现了有关部门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的责任心,赢得了一片叫好和点赞。武汉相关部门的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但仅仅靠“果皮加红糖”等措施为公厕除臭,无法从源头根治,可能治标难治本。
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旅客每天如厕数量成千上万,在对公厕的管理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难在哪里?主要是不少旅客文明素质低下,不守规矩胡乱方便现象严重。简单扫描一些火车站、汽车站、景区等公厕,不难发现,有一些人大便,随意拉出坑槽外,小便到处撒,厕纸丟一地,解完不冲水。如果不遏制这种陋习,再好的厕所,管理人员想出再多的清洁除臭办法,也难以阻挡他们制造出源源不断的臭气来。
公厕是构成“城市印象”的一扇窗口。怎么除臭?如何保证机场、景点等窗口单位公厕“基本无异味”?对原来封闭的公厕安装纱窗通风,有条件的公厕安装了排风扇;所有公厕都点蚊香;每间公厕都配备了一名厕管员,在顾客如厕后及时冲洗。武汉市为治理公厕臭气所做出的这些努力,可谓是千方百计、用心良苦。笔者认为靠管理部门单方面的努力,想长期维持“如厕不必掩鼻匆匆”依然困难重重。
80元一次的“果皮加红糖水”除臭,只能中和部分异味,无法从源头上根治公厕“痼疾”。其实,管理部门竭尽全力治臭的同时,提高人们文明如厕素质更为重要,厕管员应及时对市民或游客进行文明如厕提醒,随时巡查,发现乱拉乱尿不冲水等现象,轻者批评教育,重者给予适当的惩戒。这种看上去对如厕者似乎有些不尽人情的办法,也算是“对症下药”,长此下去,大家文明如厕的自觉性才可能慢慢提升,管理方与使用方才能形成有效治臭合力。一句话,公厕治臭不是某一方的事情,需要你、我、他全社会共同努力,唯有如此,“如厕时的异味令您感到不快”的感觉才会渐行渐远,“方便并快乐着”的梦想才有望照进现实。(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