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毁誉由人”两方印章明心迹,刘益善、施江城、周璐共忆文人周翼南
2024-09-08 13:34: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徐颖

实习生 陈静怡

通讯员 罗萍

9月7日,在周翼南先生(1941年——2022年)逝世两周年之际,画家施江城、作家刘益善与周翼南之女周璐做客武汉“名家讲坛”,追忆当代知名作家周翼南的文与画,以及这位文坛多面手的别样人生。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谢春枝主持本场“名家论坛”。

刘益善评价:他是坚守正义、饱含情怀的新时期第一代作家

周翼南曾两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他也是热门电视剧《汉正街》的编剧,曾任《芳草》编辑,与曾卓、绿原等有长达数十年的交往,拜访过巴金、史铁生等许多全国知名的作家,留下了许多与朋友和文友交往、互动的往事。

作家刘益善追忆周翼南

作家刘益善就是其中之一。与周翼南相交多年,回忆起二人相似的经历、共同的追求,刘益善感慨二人“心心相印”。刘益善认为,周翼南是新时期文学湖北崛起的第一代作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创作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各类文体,许多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周翼南外表是淡淡的、温温的,但他内心有一种激情、一种追求和一种坚定。”刘益善认为,周翼南的长篇纪实和随笔等“大散文”作品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情怀,始终保持着一份朴素的正义与良知,他在新时期的文学发轫之作《西班牙母亲》,讲述了一位西班牙母亲机敏反抗侵略者、毅然牺牲的故事,故事背景并非中国,但这位西班牙妇女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反抗侵略的正义却能唤起人们情感深处的精神共识。

小说之外,周翼南还创作了多篇人物散文,在《白发在阳光下闪耀》等经典散文作品中,周翼南讲述了他与诗人朋友曾卓、作家王振武等人的交往经历。与友交往,周翼南始终怀有一份淳朴、真切、正义与良知,他曾为友人打抱不平,也惋惜英才的早逝。

施江城追忆:周翼南做人、做文、做事的“三个情”

周翼南是一位作家,但他在绘画领域亦有建树,施江城认为周翼南的绘画风格是新时期的文人画,以传统的绘画语言寄托情怀,他的绘画创作过程很随性,笔触恣意洒脱,但每张画都有它独特的风格与“味道”,常常以寥寥数笔让他的理想和思想跃之于画面之上。

周翼南戏画

作为周翼南多年的老友,施江城称他们是“惺惺相惜”。他说,周翼南身上有三个与“情”相关的特质。一是情感,周翼南以真情待人接物,作为朋友,他的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愿讲真话、愿用真情。二是情义,周翼南做人做事注重情义,周翼南敬重画家薛楚风的才华与人格,在他离世后惋惜他的作品无人整理,为出版他的画集四处奔波,并举办了这位老画家的个展。三是情怀,施江城认为,周翼南有着中国人朴素的善恶观,他永远愿以善良的意愿与人交往,相信人的本性,不愿诉说自己的委屈。

周翼南女儿:记忆中“父亲的书房”和“母亲的厨房”

作为周翼南的小女儿,周璐回忆了更多有关周翼南的生活细节,正如施江城所提到的那样,周翼南即使身处逆境,也始终热爱生活。

周翼南与妻子感情甚笃,他深感妻子为家庭牺牲颇多,他著名的长篇散文《妻子》就记录了他与妻子二人相知相识相恋的故事。

周璐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我母亲就是这个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我母亲曾经也有很好的事业,但为了支持父亲文学创作,急流勇退。”

在特殊历史时期,周翼南缺少纸张,就用材料纸默写自己喜爱的诗词名篇,用烟盒纸画小小的山水画,又将这些山水画装订成册赠予妻子。

周璐表示,自己印象中的父亲是温和却又不失严厉,他对子女的培养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的,他很少带孩子们去商场,却常常带她们去书店和图书馆,以及文坛艺友的家中。周璐笑称,“周翼南的书房”可谓是自己童年的文艺启蒙地。

周璐回忆,小时母亲日常会备上许多菜,这样无论父亲的朋友什么时候来到家,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即使家庭条件不宽裕,父亲也要将稀缺的粮票分给更困难的朋友。“父亲的正直、真诚和善良深深地影响了我,”周璐提到,父亲有两方印章,分别是:“随遇而安”“毁誉由人”,从父亲的身上,周璐看到中国文人的纯粹和风骨,对自己影响至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