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名片越擦越亮,武网五年,组建了一个”大家庭”
2018-09-30 08: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9日讯(记者张琳)2018年武网期间,国内外嘉宾都对本届赛事以及武网过去几年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可以说,经过五年的培养和积累,武网已经成为武汉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29日,武网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每年的武网仿佛一个大家庭的聚会,球员、WTA官员、球迷和志愿者在这里一起分享网球的快乐。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大家共同努力,让这个赛事真正繁荣起来。”
  五年高速发展,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当有人问我来自哪里时,我都会告诉他们是中国一个叫武汉的小城镇。这里人不多,也就1000多万。”李娜曾在澳网上这样向全世界介绍武汉。
  自武网落户武汉,每届赛事期间都会邀请知名球员到城市地标参与城市形象宣传活动,长江、黄鹤楼、中山大道都留下了她们的身影。今年,李娜又与世界排名第6的斯维托丽娜漫步东湖绿道,并在湖中浮台上打球,充分展现了武汉的自然生态之美。该活动由新华社对全球进行了网络直播,全网实时有超过500万人次观看,海外社交媒体上的浏览量超百万。
  据统计,每年武网赛期,全球有60多家转播商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赛事进行长达3000多小时的转播,覆盖人群2000余万人。2018年,报名参加武网报道的记者人数创五年来新高,相关媒体包括路透社、埃菲社、CNN、法新社等国外知名机构。可以说,经过五年的积累,武网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形成……
  WTA总裁米琪女士也不吝赞美地说:“武汉和武网每年的进步是可以看得到的。这里五年取得的成就,可能相当于有些城市和赛事几十年所做的。”
  挖掘赛事文化,提升赛事内涵
  一项精品赛事的培育,若没有文化积淀作为支撑,很难有持续的生命力。“事实上,五年前刚接手这项赛事时,我和团队成员就在思考,武网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与其他赛事有所区别,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武网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这五年,尤其是今年,武网在赛事文化的挖掘上可谓煞费苦心:武网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在今年投入运行。这本是方便市民出行观赛的一种交通方式,但组委会将其变成了承载和传递网球文化的活动舞台。在多个站点和车辆上采用了武网主题视觉等网球主题进行包装,这一举措获得了WTA的高度认可,被赞为“世界首创”。
  今年的开幕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阳高龙惊艳全场,成为最大亮点。中秋之夜,汉阳高龙表演再度现身嘉年华广场,与球员、球迷共度佳节。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在向武汉市民推介全球风格各异的网球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武汉独有的文化传承。武网这项赛事的内涵因此变得丰富,赛事IP也凸显得更为独特。
  培育网球市场,未来任重而道远
  过去五年,培育网球市场和推广普及网球项目是发展武网的重中之重。五年来,武网吸引近40万人次现场观赛;武网城市俱乐部巡回赛共在29座城市举办,参加的俱乐部达1395支,共举行了7505场比赛;武网进校园活动已与20所高校、15所中小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体育教师网球培训覆盖了25所中小学,对15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累计组织152场次网球推广活动,学生参与人数近3万人……
  今年,武网还新引进了由英国球星安迪·穆雷的母亲朱迪·穆雷主讲的“一起玩”网球进社区公益项目,深化了武网“快乐网球”的理念。
  “所有喜爱网球运动的人和认同武网的人,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这位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将武网打造成在全球范围内都独一无二的赛事。用我们的热情,让所有来现场的观众都感到开心,对武汉这座城市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他坦言,要达成这个目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下个五年,如何培育出一个庞大而忠实的观众群体,仍是武网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编辑:刘思】
  (作者:张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