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疼痛发麻竟是患上肺癌,国内逾七成疼痛病人选择忍疼
2018-10-10 17:47: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10日讯 50岁男子脖子疼痛发麻,自认为是颈椎病,拖了2个月忍无可忍才去就诊,结果一检查竟是肺癌骨转移。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疼痛专家提醒,90%以上的疾病都会发出疼痛的信号,凡是疼痛持续3天以上,都应该及时就医查找原因。
  面对疼痛七成国人选择“隐忍”
  2017年全球疼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疼痛的“重灾区”,我国目前至少有1亿疼痛病人,但仅有28%接受治疗,超过七成的人选择了忍受。
  这份疼痛调查覆盖了来自14个国家的7000多名18岁以上成年人,平均每个国家500名受访者。中国受访者538名,男女分别占57%与43%。调查显示,94%的中国受访者受到疼痛影响,六成受访者每次疼痛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更长。与全球其他国家腰背部疼痛不同,中国人疼痛最多的部位为颈肩部和关节。主要是疼痛部位用力方式错误、过度使用或是姿势不正确所致。
  中国患者更喜欢自己判断疼痛的情况,仅有26%的疼痛原因是由专业医疗人员诊断出来的,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5%。不愿采取药物治疗是中国疼痛患者的共同特点,他们更习惯于采用休息、热敷、按摩、贴膏药等方式,与世界其他国家普遍使用活动伸展身体、外用缓痛药膏或凝胶不同。
  脖子疼了2个月才知肺癌作祟
  2个月前,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丹接诊了50岁的钟先生,他是武汉一家单位的中层干部,突然出现颈痛,以为是颈椎病又犯了。忙于工作的他并没把此事放在心上,直到晚上睡着了痛醒,才找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看诊。
  冯丹详细问诊后给他做了体检,发现他的脖子又痛又麻,疼痛程度比颈椎病严重。冯丹建议他先拍胸片,做颈椎核磁共振。胸片显示肺部有阴影,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肺部肿瘤,颈疼是因为肿瘤发生了颈部转移。
  “疼痛是许多疾病首先发出的信号,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冯丹介绍,10年前卫生部曾发文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设立疼痛科。疼痛科医生对于疼痛相关的疾病更敏感,会根据疼痛的程度、时间及性质进行综合诊断,在治疗疼痛上的手段也更丰富。忍痛的结果可能导致小病变成大病。
  腿痛8年走哪都带小板凳
  68岁的张阿姨双腿疼痛8年有余,平时站立行走不能超过5分钟,否则就会麻木胀痛难耐,不管去哪里都要随身带着个小板凳,时不时就要坐下来休息。8年来,张阿姨四处求医,尝遍了各种方法均不见好转。这些年她从不敢出远门,也没给家人做过一顿饭。
  一个月前,张阿姨找到市一医院疼痛科。冯丹检查后诊断她双腿疼痛的病根在腰椎,在内镜下将突出的颈腰椎间盘取出来,就能从根本上解除疼痛。术后,张阿姨疼痛完全消失,国庆节她跟家人一起去香港玩了一趟。
  冯丹感觉,相比几年前,大众对疼痛的容忍度正在下降。“这说明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了。”但他仍感遗憾地说,大多数慢性疼痛患者还是习惯忍一忍,尤其是一些颈肩腰腿痛的中老年人,总是等到实在无法忍受了才来,往往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国人使用止痛药爱走极端
  门诊统计发现,就诊的疼痛患者中,颈肩腰腿痛最多,其次是神经痛、骨关节软组织疼痛、头痛和癌性疼痛。
  冯丹介绍,止痛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使用率。他提供了一份数据:韩国止痛药的使用率为70%,英国和日本占60%,美国占50%,而我国外用止痛药市场占有率仅不到10%。“国人认为吃止痛药会上瘾,这是拒用的根本原因。”
  冯丹介绍,目前止疼药分为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神经痛止疼药和阿片类止疼药。其中,非甾体止疼药主要针对关节软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疼痛,对缓解红肿热痛效果较好;神经痛止疼药主要是抗癫痫类药,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阿片类止疼药主要用来对付癌性疼痛。
  “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止疼药都是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冯丹说,这种止痛药除了有止痛的作用外,还能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主要是消炎治疗的作用。他指出,肩膀受凉、腰背疼痛、急性扭拉伤等,如果能够在早期使用止痛药,疼痛很快就会消除,但是它对神经性疼痛根本不管用。而且,这种药如果长期服用,容易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求阶梯治疗方案科学止痛
  冯丹坦言,以前对于疼痛除了打封闭确实没有很好的方法,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止痛,完全没有必要忍。就拿疼痛门诊最常见的颈肩腰腿痛来说,采取的是阶梯治疗方案:通过药物、理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大多数人的疼痛可以得到缓解。再进行介入治疗,通过射频针、等离子针等消融炎症,解除粘连来减轻疼痛;或是在内镜下微创治疗,将突出的颈腰椎间盘取出,还可以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各种神经性疼痛可以采取神经阻滞、椎管内注射调理、脊髓电刺激等方法。“植入疼痛起搏器,是终极止痛方案。”冯丹指出,对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和抗肿瘤治疗同样重要。通过规范化疼痛治疗,70%以上的癌痛可得到满意控制。
  “慢性疼痛病情复杂的病人可记录疼痛日记,告知医生每次疼痛发作的时间、部位、特征、症状与感受,供其治疗时参考。”冯丹建议。 (记者刘璇 通讯员谯玲玲 万媛)
  【编辑:符樱】
  (作者:刘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